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世无暇 (第2/2页)
是一成不变,而是会不断变化,虽然有时的细微变化察觉不到,可即使是细微那也是变化的一环。 所以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个体,孤独不来源于外物,而是我们自身的孤独,但消除孤独感可以通过外物。就比如我们的友情,真正友情是建立在思想相似的基础上的,一般而言我们与友人之间都会存在最少不少于一点的思想相似点,这个也叫做基点。 基点是两个人能成为朋友的必然存在点,如果没有基点,那成为朋友的几率是很小的,我说的是真心朋友,不是那种大家见面就假笑的那种。 真心朋友之所以是真心朋友,就因为两个人可以进行心的交流,也就是思想的交流,且能在这思想交流中感到舒适,而这份舒适便是思想的相似,只有思想相近相似的两个人才能彼此消除孤独感。 因为思想相似代表着共性的交错,而不是个性的独鸣,在共性的作用下两人可以成为朋友,并且可以缓解彼此在思想上的孤独。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有些人就喜欢交些与自己不合的人。但归根结底,不合只是表面的不合,其实在内在的思想层次上,还是存在相似的,不然两人就不是欢喜冤家了,而是仇家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当你认为是你朋友的朋友让你感到了孤独的时候,你就要仔细思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当然,也不要太敏感,朋友之间的孤独是存在的,毕竟两人的交往是思想的相似,而不是思想的相等。 就是因为人可以去寻找思想的相似点,所以才会导致人类的相对整体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在无数的思想相似中,人类制造了爱与包容,爱与包容则会粘合人与人之间的裂缝,这便是人类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而当缺失了思想的相似和爱与包容,人类整体便会顷刻崩溃。我们来假设一个思想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类个体都是一个思想独立体,前提条件完成。 那我们先看看这个世界,首先看国家,我想这个世界应该是不会有国家的,人类的思想各异,不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自然就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谁都是独一份,谁都不服谁。 既然没有国家,就看看个人生活,我猜生活应该是艰苦的,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掌握生活技巧的,世界人口应该少的可怜,部分有能力满足生存需求且有余的人应该不会去救助其他人,敢问谁会愿意去救助一个与自己思想不合的人。 生活已经如此艰苦,再给这个世界加点料,去掉包容和爱,好吧,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看头了,人与人思想相驳,各自为阵,又加上没有了包容和爱,人与人只需要相见便能产生矛盾,争执打斗是不能避免的。 男人和女人也思想不符,就算强行繁殖,后代又上演轼亲大戏,这个世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气沉沉。 由此可见,思想的相似尤为重要,爱与包容也不能缺少,虽然历史上不乏怪癖之人,可那毕竟是少数,且怪癖之人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思想交点,所以共鸣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孤芳自赏的人最终会被孤独包围。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孤芳自赏的那一类人,可我的确是一个被孤独包围的人,如果说孤独可以分为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两种形式,那么很不巧,我既不是主动孤独者,也不是被动孤独者,而是二者的合一。 主动孤独者,多生于自负和自卑两种心态,自负的人,思想上也是自负,而思想共鸣对于这类人来说,不是没有,而是不愿意承认,自负的人先不说有没有本事,但他们一定骄傲,异常骄傲,他们蔑视除自己以外一切,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人可以和他们产生思想共鸣,因为这会使他的骄傲不值一提。 自卑的人相反,自卑者不是不承认思想共鸣,而是不敢相信,骨子里的卑微会使他们不断否定自己,从而失去共鸣的信心,但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来自于自身的情绪,是选择孤独的主动孤独者。 相较之下,被动孤独就容易的多,被动孤独者往往不需要展示,他们要做的是接受,接受群体给予个体的孤立,只要接受便能孤独。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感慨世界的不公平,在孤独处都有着不劳而获,和劳而不得的差距。 而我作为具备了两种孤独性质的人,同样收获着不劳而获和劳而不得带来的绝对孤独,很难解释,我也不想去解释,真正的孤独是解释不清的,如果我能将它解释的透彻,并且也有人能够理解的透彻,那我便不孤独了。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孤独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我们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可以控制并缓解他的孤独,而有的人只能选择接受并加重他的孤独。 感慨总是不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