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第2/2页)
几岁的娃儿又挨打又做活真可怜,到底是后娘;有人觉得,穷家小户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不做哪里有得吃? 还有人对小戚氏嘀嘀咕咕:“小小年纪就敢对你动手,长大还得了,迟早要压到你们娘母子头上,不拘用什么法子,趁早打发掉”...... 莫村长敲打莫丰收和小戚氏几句也改变不了什么,说到底,这是家务事。别家的亲爹娘一样打骂孩子,俗话不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吗? 更何况,彼时莫丰收一家八口,有五个都是不足十岁的孩子,最大的莫非这样能干,却也连半个劳力都算不上。而戚老太,六十多岁的人,年轻时生养上受过难,那身骨更不行,做家务都勉强。 全家的壮劳力只有莫丰收一个,小戚氏在莫非面前是威风,可在外,也得日日跟着丈夫苦做。她还在地里落过两回胎,许多人都瞧见的,后来再没怀过,究竟也是做伤了身。 所以,莫非身为长子,跟着父亲下地,谁又能说什么不该呢?他有亲爹亲奶在,即便真要了他的命,那也只能认了。 “可怜”这种情绪,在穷人身上是廉价且无用的。 村头的莫大虎,十岁时就已接起他父亲的杀猪刀当起了屠户,起早贪黑,跟着他娘莫寡妇挑着比人还重的担子,走街串户卖猪rou,一样的可怜。 没有办法,邻里乡亲都是地里刨食,一年到头混个温饱,没有人敢伸手。 莫非知道自己谁也指望不上,只能慢慢熬。 如今,他真的熬过去了。 一个人住草棚,一个人下地,一个人吃,一年下来还能攒点小钱,自在又舒心。 莫非收起心事,掏出怀里的馒头,一边啃一边大步往回走。 他居住的瓦山村隶属常平县苦水镇,村子距离县城一共有五十来里,而到苦水镇才一半路。 只是,苦水镇位置奇特,辖下十来个村子居然被条湍急的苦水河一分两半,以至于河这边的几个村想去镇上,就得坐渡船。 渡船需要收费,每次还要等很久,且河水湍急,有倾覆的风险。 于是长久以来,河这边几个村子的人,赶集都宁可多走些路去县城。 他也是如此,买什么卖什么,从来想的都是到常平县。 从县城回村,要辗转几次,先沿官道走四十五里的泥路,然后下官道是一段长约三里的荒草路,走到顶头是瓦山的山崖壑口。穿过壑口,往左拐上小瓦径,走二里来路才是瓦山村。 官道上,三三两两挑担推车的,偶尔传来一两声呢喃,都带着叹息,生活的艰辛尽在其中。 莫非踏上荒草路时,已近巳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