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节 (第1/3页)

    “这是……”

    薛绍彭左看右看,又将铜碗托起,才发现这碗的厚度不一般。

    “……有夹层?”

    明远冲朋友一笑——薛大少终于看出了这只铜碗的门道。

    铜碗里有一个夹层,预先放进了硝石,需要使用的时候就注入水,硝石溶于水吸热,连带铜碗的温度降低,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冰碗”,可以用来冰镇蔬果;如果在铜碗中注入水,就可以制冰。

    “我明白了,远之。”

    薛绍彭语气里全是感慨,“原来你根本就是明白该如何制冰!”

    明远毫不客气地点了点头。

    他已经通过官牙联系了开采硝石的硝民,从他们手中购置了一些硝石。

    东市铜作中有专门能做带夹层铜器的铜匠,明远又请他们打了带有夹层的铜桶。到时就能用这些铜桶制冰,没准还能想个办法将冰淇淋做出来。

    而这项生意他完全可以交给硝民去做,这些硝民采石环境艰苦,收入微薄,还时不时可能会遇上危险。给他们指点这一门生意,再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器具,想必能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多添一个创收渠道。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硝民制冰,再送他们器皿,大概这就是明远教他们的打渔术和送他们渔网了。

    明远正想得开心,对面薛绍彭却含着几分酸意望着他——这个小邻居,太有主意,好多东西都是生而知之;而且……也太有钱了。

    于是薛绍彭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说了一句:“令师横渠先生什么时候回京兆府来?”

    明远脸色顿时有点转阴。

    他最怕有人提起进学的事。每每有人问起他的学业,他总以业师不在,自学为主的理由搪塞。

    但母亲舒氏日常向人打听横渠先生张载何时回长安,很快就确知张先生已经辞官,正准备由汴京返回长安。届时无论他老人家是打算再坐馆授课,还是要把昔日的这些学生们“转手”交给他人,明远都没有理由再每天游手好闲。

    于是明远脸上浮起虚伪的笑容,冲着薛绍彭提醒道:“令祖午睡这该醒了吧?”

    薛绍彭倾耳听了听隔壁的动静,几乎是“砰”的一声弹了起来,匆匆忙忙趿上鞋子,火速冲向明家院门。

    明远忍俊不禁,终于笑出了声,同时也在心里暗想:为了将来不得不进学堂的那一天,他得加紧多挣“蝴蝶值”才行啊。

    第13章 十万贯

    明远的原身,确实是横渠先生张载1的弟子。

    最近这段时间,明远从薛绍彭那里旁敲侧击,打听了不少关于张载的消息,知道他是关西赫赫有名的大儒,开创一派“关学”,并且亦是隔壁“四吕”家中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的老师。

    原本明远还纳闷,张载一代大家,怎么会教授自己原身那样小小年纪的“蒙童”。后来与母亲聊了聊,明远才明白。张载曾寓居凤翔府眉县横渠镇,而舒氏娘子正是眉县人,娘家与张家是邻里。

    明远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才有机会拜在张载门下,进学开蒙。而吕氏四贤中的三位,算起来也都是他的“师兄”。

    当然了,对于明远这样的小小蒙童,张载自有弟子服其劳,带领他们念“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但是对于做人与学问的基本态度,张载却是时不时要向所有学生宣讲,从未有半刻放松。

    张载身为大儒,却如此认真地对待德育教育工作,明远现在想象一番,也是很佩服的。

    六月暑热,明远也不怎么出门,便将原身留下的书籍都取出来,大致翻翻——这越发坚定了他不想读书的心思。经义与古文,对他来说实在太过诘屈聱牙,而且入学读书,只会为他增添价值两条咸rou的束脩,于花钱大业无益。因此每天明远温书都温得唉声叹气的。

    谁知到了六月底,消息传来,因为天气太热,张载微恙,因此暂时留在京中,八九月秋凉时再返回长安。

    明远听见这个消息,顿时送了一口气,手边的书本又丢到一边去了,每天该在外面跑的时候还是在外面跑,四处看着哪里有可以供他“花钱”的项目。

    这天他惯例尝过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