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章 天下第一号当铺 (第2/3页)
两个因素,判断值不值得继续研究。 第二种思路是从自己的投资风格出发: 成长型投资者,选择处于高速发展期的行业; 稳健型投资者,选择处于稳定增长期且无周期性的行业; 周期股投资者,选择强周期且处于上行期或低谷期的行业; 超长线投资者,选择永续增长确定性强的行业。 三、十分钟看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主要看该企业所处行业的份额特征,该企业份额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即使是高增速的行业,如果竞争格局不好,企业也会出现增长乏力或roe下降,长期增收不增利。 竞争格局可以从行业竞争阶段的角度分为五种: 1、「增速高、份额散」的阶段 通常是行业发展早期和爆发期,行业空间极大,参与者众多,不断有玩家入场,比如19年的电子烟行业,20年的医美、宠物医疗。 这一阶段通常所有玩家都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竞争看似激烈实际上属于增量竞争,一起把市场做大,可以不考虑竞争格局的问题。 2、行业洗牌期 行业份额同样很散,但增速下行,变成买方市场,企业不得不将很多资源用于「竞争型战略」,比如广告投放、降价促销、挖人、过度扩张,等等,从而降低盈利能力。 从2008年起,大部分行业都相继进入洗牌期,但行业洗牌期时间可长可短,总体上,进入壁垒越低、退出壁垒越高、份额领先的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下游客户越强势,行业洗牌时间就越长。 3、行业出清期 洗牌期的末期,如果有公司能率先建立竞争优势,进入「正向反馈放大」状态,该行业就有可能进入「剩者为王」的行业出清期。比如18年的防水行业、19年的工程机械、去年的电动两轮车。 行业进入出清期的标志是,有公司率先进入「正向反馈放大」,即,一个积极因素引发一连串的积极因素,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发展中常见的「正向反馈放大」有: 规模优势型:规模扩大——成本下降——盈利能力上升——规模再扩大(大部分重资产、成本曲线陡峭的行业的龙头) 研发驱动型:强研发——技术突破——盈利能力上升——研发加码投入(半导体设计行业的优势赛道龙头) 品牌规模型:规模扩大——品牌投放规模上升——消费者基数扩大——规模扩大(大部分的大众消费品龙头) 除了「正向反馈放大」之外,上市公司中常见的行业出清逻辑还有: 第一、国产替换 第二、消费升级,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 第三、行业横向并购 4、份额稳定期的龙头 这个阶段,龙头企业发现市场份额已基本稳定,从追求份额转向追求利润,选择淘汰低毛利产品、升级新产品、控制营销费用、随着成本提价,等等。 此时的行业龙头体现为份额领先但增长缓慢,主营产品的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增速,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速,包括一超多强的「超」和双寡头竞争格局中的「寡头」。 5、份额稳定期的龙二龙三 即一超多强格局中的「强」,这一类企业在龙头的竞争优势下能保住自己的份额,往往靠差异化竞争策略,它们的增长确定性较差,因为「差异化」也限制了企业发展的路径。 但其中有一类企业需要格外关注,即细分赛道隐型冠军,它们的「差异化」是子行业的特点,常常有比大行业龙头有更好的毛利水平和更陡峭的成本曲线,完全有可能依托这一易守难攻的利基市场,实现对龙头份额的弯道超越。比较典型的案例是自繁自养模式的牧原股份对农户共养模式的温氏股份的超越,湿法隔膜龙头$恩捷股份(002812.sz)$对$星源材质(300568.sz)$的超越。 行业格局的变化并不是单向的,一个已进入份额稳定期的行业,可能因为一个颠覆式创新而重新洗牌,大部分的科技行业都可能经历这种「破坏性创新」的时刻;还有部分周期性很强的赛道,每一轮周期低谷都会出现一两家逆势扩张想要重新洗牌的企业。 如何看待「竞争格局」呢? 同样,一种思路是只选择竞争格局稳定的行业,即行业出清期和份额稳定期的龙头。 另一种思路是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选: 稳健型投资者只需要关注「份额稳定期的龙头」,特别是有护城河优势的; 成长股投资者,关注「行业出清期」和「细分赛道隐形冠军」; 自上而下的投资者也可以关注「增速高,份额散」的行业爆发期的企业; 喜欢困境反转、博赔率的投资者需要从「行业洗牌期」就开始跟踪,或者研究更加细分赛道上的隐形冠军的向上逆袭。 四、十分钟看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赚钱,它通常代表了企业与客户、供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