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3 (第2/3页)
蹴鞠赛前你说过,我们忍气吞声,是在默许他们作恶,我们难道要仅凭忍耐躲过一劫又一劫么?何时是尽头!? 况且,此事定然躲不过去,以锦衣卫的脾性,他找到我家中,只是早晚之事而已,即便不找,他们百般挑衅,我们亦不过艰难苟活一口气罢了! 许一清惨然笑道:陛下信任厂卫,任由鹰犬横行,是时局之错,漾哥你未做错任何事,为何要责备自身? 他读书明理,头脑清晰,对当下时局看得亦很透彻,包括所谓的两校交好,贺之漾霍尧李冀等皆是官宦人家的少爷,每日乐呵呵的当成趣事,他却从始至终晓得和锦衣卫保持距离,从不过分亲近。 贺之漾在房中踱步,咬牙道:凭什么!那是你家的宅子,锦衣卫为何能说取便取,竟然还抓人投狱!他们是朝廷的官员,此举地痞有何区别?! 此事我定要争个明白。许一清缓缓道:锦衣卫中自然有仗义爽直之人,但他们荼毒百姓,折辱士人,已非一日两日,今日之事我无法再忍,京城是天子脚下,有刑部有大理寺,并不是锦衣卫一手遮天!大不了,京城通政司衙门外还有登闻鼓!难道我还不能讨个公道吗? 登闻鼓是大鸣朝开国皇帝为司法公平设立的,按律,任何人都能击鼓陈述冤屈,检举官员。 只是已经成了摆设,从没听说过有谁真的上去击的。 贺之漾看他决心已下,也开始细细思索:一清,你们家中除了地契,可还有证据证明宅子是许家祖辈基业?或者旁的文书,我们一并拿在身上。 他是现代穿过去的,听到许一清言语间要打官司,第一反应便是搜罗证据并紧紧抓在手上。 许一清一怔:似乎是有的我只晓得有地契,这宅子似乎还是权贵赏给许家先祖的,应该也有文书 走吧,把这些全部搜罗来,带在身上。 许一清的证据意识自然和来自现代的贺之漾无法相提并论:现下么已经马上要夜禁了。 立刻去。贺之漾瞟了眼窗外的夜色:你要把所有的文书都带在身上,否则我们空口白牙说破天也无人信,那是我们和锦衣卫理论的凭证,走吧!免得被人抢先。 两个人没走伯府大门,从角门出去,冒着冷风径直去许一清家找地契。 许家世代念书做官,祖宅的居处在京城也算不错,只是许父因病辞世后,许家入不敷出,地位一落千丈。 地契和一部分文书放在柜上的檀木盒子里,贺之漾踮脚拿下来,打开盒子文书依次翻检。 他拆开一封纸笺,映入眼中的赫然是密密匝匝的斑驳字迹。 贺之漾瞟了两眼,微微皱眉,这似乎是一封绝命书。 一清,你父亲是病逝?贺之漾叫住别处翻检的许一清:但你看这封信这是令尊写的吗? 第44章 前尘旧事 今夜你就跪在这里好好反省 许一清微怔, 忙接过来细看,愈看愈心惊。 信笺上是密密匝匝的小字的确是父亲的字迹,大意是在说修缮敬安堂的内幕。 敬安堂是京城收纳难民的地方, 皇帝刚继位时出巨资令太子负责修缮过一次, 然而没过半年, 堂子便塌了个彻底。 当时朝廷流言都在说太子监造中饱私囊,朝野上下骂声一片, 太子因此大失人心, 皇帝亦顺手推舟废了太子。 许一清知晓父亲当时在工部任职, 此事后没多久便因病去世。然而这封绝命书里却详细记载了当时修缮敬安堂的密辛, 信中记载, 太子从未挪用一分银两,反而私下补贴了难民不少银子,至于银子为何大量流失, 父亲也做了详细的记录,而证据直指当朝宰相杨安。 当时恰好管理库房的父亲, 把杨家人挪用银子的时间,地点, 包括当时画押时的手印都搜罗到了这张纸上。 信的末了父亲则说,他在诏狱中被逼迫做了陷害太子的伪证, 虽苟活一命,亦无颜于世云云 许一清久久没有回过神, 他依稀记得当时父亲从诏狱中被放出后身子骨变得很弱,但从未想过父亲不是病逝, 而是藏着难言的心事自尽。 是母亲为了让他安稳长大,才一直没把其中曲折告诉他。 而那桩多年前的密案,也随着这封绝命信, 始终尘封在自家的抽屉里,从未见过天日。 许一清被接二连三的变故惊住,双手颤抖半晌说不出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贺之漾从他手中抽过这封绝命书,拍拍他的肩头沉声道:这是陈年旧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