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诏狱看大门(重生)_分卷(5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53) (第1/3页)

    南京兵部

    议事堂内,一干武将按资排座,誊写着《方略》的折子,在众人手中逐一往下递去。

    众将士看过之后,纷纷表达意见,不是复述邱浚的论点,就是说些大同小异的观点。

    总而言之,围而不攻的大致方针,受到了众人的一致首肯。

    没有想到,大统领韩雍,居然会在此时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连陛下和阁老们都赞许的方针。

    所谓两广合围,说的轻巧。难道在座都忘记,如今叛贼可不止在两广地区了。湖南、江西,绵延数千里的大山上都有叛军。若是合围,难道湖南和江西就不需要合围了么?若是这样,不过就是把在两广为祸的贼子分散到周围各省而已,这算得了什么合围?

    韩雍虽然自己是进士翰林出身,骂起同为翰林的邱浚来却是半点都不饶人。

    他站了起来,指着大堂之上高高悬挂的《大明西南州府舆图》,厉声骂道,这邱翰林书念得多了,被字迷了眼,怕是看不懂地形图了。诸位将领都是多年老将了,怎么能只看文章的表面功夫呢?

    从这儿,到这儿

    他指了指两广之间的距离,又点了点中间大藤峡所在的位置,大声说道,绵延数千里,且都是山区。我军若是真的一路围剿,随着贼人入山。莫说什么三五年,就两广的天气,加上山林中的瘴气和热毒,只消一个夏季,就和之前的几次失败的围剿一样,将半数以上的力量都消耗殆尽。

    众将士闻言,皆是无语。

    我就不说别的。这合围需要多少人马?多少军粮?多少补给?这邱翰林可算出来了?

    韩雍双手一摊,冷笑道。

    现下已经四月,距离陛下正月里正式确定对广西用兵的决议以来,已经过了整整三个月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凑足粮草呢!

    若不是因为粮草迟迟未决,大军人数未满。他们早就从南京开拔往西去了。何至于都到了春末,还滞留在南京,整军不发。

    夏天是西南最难熬的季节,多雨,潮湿,毒热。他们这群兵士,大部分都是北人,最害怕的就是西南的夏季。

    此言一出,负责督办军饷和粮草的几位士官都低下了脑袋,默不吭声。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主要是新上任的户部右侍郎薛远在筹备军费这一块动作忒慢了些。

    至今非但粮草有所缺口,连各级将领人马都还没有到位。南京兵部军营有三分之一的位子还空着呢。

    只是这话,他们不能摆到台面上去说。

    户部有户部的难处,前一任的马侍郎在任期间,亏空了那么多银子,还不是要继任给填补上去么。

    薛侍郎想要在短期之内整饬那么大笔军费出来,也着实为难了些。

    那其实我们还可以沿各州府县摊派军费,还可以沿路征抽壮丁,随时补充队伍。

    有个不怕死的提议道。

    随州摊派?真是好计策啊。

    韩雍嘴上说好,双眼却是怒气冲冲,户部都抽不出来的银子和兵力,由行军的大军来抽?此次征发十六万大军,已然是举国之力,还要怎么征调?本来这些州府都因为叛军的缘故,民生凋敝,百姓不安,我等不加以抚恤就罢了,还想着打扰民生?这是准备再进一步官逼民反不成?!

    永熙!你这话过了!

    永熙是韩雍的字。

    斥责他的人,是征夷将军,主将赵辅。

    这位赵将军祖籍凤阳,祖上是开国功臣,梁国公赵德胜。他世袭济宁左卫指挥使,参加过北京保卫战。

    这位赵将军出身高贵,与皇室交情匪浅。而且他能文善辩,又善于交际。比起过于刚直的韩雍,要左右逢源的多。

    虽然他心中已经隐隐认可韩雍的话语,面上却要做出驳斥的样子,以防他说的太过,被人猜忌。

    毕竟这位右佥都御史,之前就因为遭人嫉恨被弹劾过不止一次。

    好不容易这回在王尚书的推举下再度出仕,可不能因为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再度沉沙折戟了。

    旁的不说,两位监军太监卢康和陈碹现在正在一旁听话。

    韩雍自知失言,想到刚才头脑冲动脱口而出的话语,也顿时冷汗渍渍。他感激地朝赵辅抱了抱拳。

    平复了心情后,再一次开口。

    此战必定要速战速决,半年之内必有结果翰林院书生之流,做文章可以,只凭着下头的只言片语,做出这等《方略》,实在过于草率。

    在被弹劾丢官之前,韩雍曾经做过江西巡抚,还随军平定过浙江与福建省的叛军。有一线的战斗经验,体验过山区民情。

    之后,韩某会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