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风几万里 第4节 (第2/3页)
注意力,“奇了怪了,明明街上人不少,偏偏这个谢延龄就是有让人一眼先看见他的本事!不过这一层又一层的文士服穿着,他真的不热?我都快出汗了!欸,他这是去哪儿?” 陆骁懒懒靠着窗:“没看见招牌上写着‘千秋馆’?” “刚散衙就去医馆啊,”沈愚坐回来,夹了块点心吃,“我爹前些日子还说呢,这个谢延龄颇得陛下看重,观陛下言行,有培养提拔之意,有点像是陛下给未来储君预备的阁臣。就是身体太差,不知道能不能熬到入阁的年纪。这不,听说前两天才告了病,在家休息。” 告病在家? 陆骁眼神玩味,明明昨夜,这人还跟他在破庙住了一晚,天亮才各走各的。 千秋馆的里间,谢琢正由一个胡须花白、精神矍铄的大夫把脉。 “明明一直低热不退,公子怎么现在才来?” 谢琢解释:“前两天才告了病,翰林院里堆积的事务不少,还要到文华殿轮值,今天无论如何都是要去应卯的。” “强撑着很好受?公子此番即便服药,也要难过好些日子。”大夫瞪了谢琢一眼,提笔写药方,语气不怎么好,“别的话宋某人嘴皮子说破,公子也不会听,干脆就不说了。” 谢琢只是笑,不敢轻易接话。 等宋大夫吩咐药童按方子去抓药,谢琢才问:“最近可有翰林院的人来馆里看诊?” 宋大夫斜着眼,没个好气:“我面前不就有一个吗?” 谢琢又是笑。 宋大夫被笑得没什么脾气,还是没忍住:“公子是想做什么?都说了多少遍了,少受寒,少思虑,少cao心,少费精力,少耗心头血,还想不想活命了?” 谢琢左手压着右侧衣袖,慢悠悠地往宋老大夫面前的砚台里添上清水,缓缓磨墨,睫下的眼静若深渊,让人看不到底。 “您知道,如果这件事不做,即使长命百岁,我也会夜夜惊梦。” 宋大夫沉默后,别开眼,妥协般:“翰林院的没来过,家眷倒是有。” “家眷?” “没错,翰林院有位姓杨的待诏,名叫杨严,他的meimei多年前嫁给一户人家做续弦,前些时候,杨氏的丈夫死了,杨氏回杨家投奔兄长。因为时常垂泪,郁结于心,所以半月里来了两次医馆。” 谢琢研墨的姿势很好看,他力道徐缓,露出的手腕似一段皓玉。听完,他问:“这个杨氏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知道这算不算你说的‘特别’,”宋大夫虽然年纪大了,但耳聪目明,很快就回想起:“杨氏说她嫁过去时,她夫君已经有一个女儿,杨氏自己没有生育。这次回来投奔,把这个女儿也带上了。” “续弦和在室女?” 竹编卷帘挡着窗,令照进室内的阳光被折成条条细线,落在谢琢身上,像一副静止的工笔画。 谢琢放下墨锭,“那,之后还请宋叔多帮我留意留意,有什么消息就遣药童送来。” “记下了记下了,”宋大夫不耐烦地开始赶人,“赶紧把药拿回去煎上,一副药下去,先把你的低热退了,否则人熬不住。” 话是这么说,见谢琢转身要走了,宋大夫又不放心地再三叮嘱,“少思少虑,少思少虑,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谢琢站在原地,很耐心地听完,朝从小就为自己看诊的老大夫执了晚辈礼:“延龄知道了。” 拎着药,谢琢眼前略有些发晕,他揉揉额角,缓步走进新昌坊后面的小巷。已经是黄昏,夕阳斜照,有人在自家院墙上摆着盛开的百日草,狭长的影子落在地面。 这条巷子里来往的人少,谢琢很快确定,刚刚一路上不是他的错觉——有视线如针,扎在他的后颈。 他脚下未停,没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走,反而转一个弯,走进一条更静的巷子,月白的袍角轻轻扫过墙根处的青苔和杂草。 避开市井的喧嚣,他身后极轻的脚步声已经能被清晰地捕捉到,谢琢呼吸灼烫,舔了舔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