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望春山 第4节 (第2/2页)
忆。 一个是齐老夫人的,一个是十六岁的顾玉汝。 齐老夫人的记忆,只有她临终前的那十多年稍微清楚些,对于年代很久远的事除了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其他都是模模糊糊。 相反,年轻顾玉汝的记忆更清晰。 这两份记忆在她脑海里不停地翻腾纠缠,纠缠久了更是让她理不清,以至于她每每都会恍惚脑子里多出的那份属于齐老夫人的记忆是不是自己做的一个梦。 想不通就放下,顾玉汝从来不是喜欢钻牛角尖的性格。 现在顾玉汝每天都要去一趟顾大伯家。 顾家总共两房人,顾老爷子去世后两家就分家了,剩下顾老太太一人,自然是跟长子过。 这两年顾老太太年纪大了,前年病了一场就瘫在了床上,顾大伯家只有一子,如今在府城给人做账房,常年不在家,顾大伯也是做账房的,平日里也忙,家里就只有妻子赵氏一人侍候婆婆。 按理说都是子女都要尽孝,当初孙氏本说她来帮忙侍候婆母,是顾玉汝心疼她cao持家务辛苦,家中还有几个孩子要照顾,遂自告奋勇。 这一来就是一载有余不间断,每天顾玉汝都会来往于大伯家和自己家,所幸两家相隔并不远,就算来往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玉汝你快回吧,大娘也不留你在家吃饭了,小心你娘在家着急出来找你。” 第4章 顾老太太卧病在床,再加上前阵子下梅雨,屋里的气味十分不好闻,赵氏见这两天日头好,昨天就说要把被褥铺盖拆了洗,今天顾玉汝来就是帮着做这事的,谁知会一直忙到外面天都黑了。 “那大娘我走了。” “你等等。” 赵氏叫住她,转身去厨房拿了个篮子。 “这些鸡蛋是你大伯从乡下卖菜的农人手里收来的,你拿回去让你娘给家里加菜。” “大娘,这我不能要。”顾玉汝推拒道。 赵氏不由分说就把篮子往她手里塞:“大娘让你拿着你就拿着!” “可大娘……”顾玉汝面露难色。 顾家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两家的家境差不多,不过因为顾大伯是在酒楼做账房的,仅有独子早已成家立业,家里又没有什么负担,所以家境还是要比弟弟家要好上一些。 不像顾秀才家有三个孩子,还有顾于成在读书,当下供一个读书人可不容易,所以顾大伯总要找着机会补贴弟弟家一些。 多的也给不了,顾秀才夫妻二人不会要,只能像这样,见缝插针贴补点吃食什么的。 这些两家人都心知肚明,但这一篮子鸡蛋可真不便宜。 “怎么大娘给的你还要拒?”赵氏板起脸。 见此,顾玉汝只能接下了。 “快回吧,眼见天就要黑了,要不要我给你拿个灯笼?” 顾玉汝瞅了瞅天色,道:“不用了大娘,我走快点应该能天黑之前赶回去。” * 路走到一半时,顾玉汝就有些后悔了。 本来天就晚了,又因为鸡蛋的事耽误了会儿,等她出来时已经只剩了暮色。也是巧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她急着想赶回家,偏偏她经常走的那条路被车压坏了,官府找了劳役在修,把路给堵上了,她只能再绕道。 可她没想到天会黑这么快,也可能是心里着急的缘故,她之前应该听大娘的话拿个灯笼再走才是。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只沿路的酒楼茶楼门前亮着灯,隔得很远亮几盏,路上已经没什么行人了,凭着这些光亮,顾玉汝心里倒也没那么慌。 走到她每次必经的一处巷子,这里已经偏离了主街,外面那些光亮照不到这里来,但隐隐能看到巷中有住户门前亮着灯。 那一点点晕黄在黑暗中格外醒目,隔一段路亮一点,连成了串。顾玉汝不禁在心里松了口气,突然明白为何她娘总是坚持晚上要在门外亮一盏灯笼,对于走夜路的人来说,只一点点光亮就足够慰藉人心。 顾玉汝走进巷子,她走得很快。 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她的脚步声充斥耳膜。 隐隐的似乎多出一个脚步声。 她驻足细听。 确实多了一个脚步声,但来不及细想,就听见一个醉醺醺的声音传来:“这是哪家的小娘子,天黑了竟然不家去,在外游荡?” 顾玉汝回头看了一眼。 因为背着光,也看不太清楚,只知道是个男人,好像喝醉了酒,身上酒气熏天,顺着风就往她鼻子里钻。 这个人是什么时候跟在她身后的,之前她怎么没有察觉到? 顾玉汝头皮一炸,脑中跳出一些模糊的画面。 她没敢停留,下意识就跑了起来。 “小娘子你跑什么啊……” . 顾玉汝心跳如雷,跑得跌跌撞撞。 身后的脚步声亦步亦趋,在她身后沉重地响着,就好像踩在她心口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