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节 (第3/3页)
糕点隔水温在火上,复才回房睡去。 *** 沈念禾得知沈家、冯家人俱是被打发走了,一面惊讶,也不晓得那裴继安使了什么法子,一面却是一夜好眠。 她半点不晓得昨日因为自己发生了什么,早间起来,裴、谢二人早已去了衙门,剩得郑氏坐在堂屋中绣帕子。 郑氏见得沈念禾出来,笑道:“我见你睡得香,便没去叫,肚子饿了不曾?你三哥早间起来煮了好面,还做了糕点。” 一面说,一面要起身去厨房端得出来。 沈念禾连忙拦了,道:“婶娘且忙你的,我自家去拿。” 她进得厨房,先把一旁瓮里的面下进汤中,正等着面熟,却见一旁桌上摆着两个眼熟的小碟子——正是昨日郑氏用来装绿豆糕的。 此时那碟子里头也装着糕点,只是颜色、行状却略有不同,比起昨日的更淡,乃是极浅的黄色,又被切得只有半个指节长宽的方形。 她心知这多半是方才郑氏所说,那裴三哥做的绿豆糕,便顺手捏了一块来吃。 这糕点入口的质地沙细,那甜味似有还无,除却绿豆特有的味道,其中还带着一丝山药的清香,半点都不腻口。 寻常糕点里头多要加些面粉,吃起来黏喉咙,这一碟子倒似没有加一般,全是绿豆同山药所制,两样的多寡也恰到好处,另有油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油,和着冰糖的清甜,那滋味仿佛就长在自己的口味上,给她的喜好量身定做的一般。 面还没煮熟,小半碟子糕点就下了肚。 沈念禾连忙收手,仍是意犹未尽,出去问了郑氏,果然得知这是裴继安做的。 等到晚间对方回来,她忍了又忍,还是免不得厚着脸皮去问做法,道:“我见三哥同婶娘都做了绿豆糕,十分好吃,想来学一学,将来自己也好做得出来。” 裴继安看了她一眼,心中好笑,嘴上却道:“你只管吃便是。” 他有心叫这心明手笨的不要自己为难自己,左右也做不出什么好东西,如果当真喜欢,等他忙过了这一阵,多抽些空闲出来便罢了,然则话到嘴边,到底还是吞了回去。 第53章 盗版 却说把冯、沈两家打发走了之后,裴继安便一心忙那《杜工部集》印发。 他见沈念禾对书册刊印甚有见地,试看一二之后,发觉并非妄言,自此只要她出的主意,都愿意多听几句。 公使库中年年印书,虽然从前全靠强卖得利,然则一整套物什都是现成的,便是雕版师傅、印刷小工等等,因有衙门在背后靠着,俱是一召就来。 等到这一处按着沈念禾的要求把纸料、墨、浆糊、麻绳等物都置好,那一处杨如筠的手本也抄完了。 再说这一位杨叔父,他忙完抄写之事,生怕宣县破烂小地,找不出什么好的雕版师傅,倒把自己精心写的的字给刻毁了。 书籍能传百千年,这一部又是早已失传的杜工部补遗重现,虽未面世,届时会引出什么景象,杨如筠却是能料想一二,若因雕版刻得差,教世人笑话,以为乃是自己的字写得差,这如何能忍? 他也做过官,自然知道公使库印书不过为钱而已,忍不住私下跑去同做宣州知州的侄儿打听了一下。 对着虽已致仕,却一向口风甚紧,为人也谨慎的叔父,知州杨诲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特叫人去翻了宣县衙门的账,便道:“那宣县知县唤作彭莽,是个庸碌之辈,有功利之心却大小才皆无,前一向去点账,公使库上从年头亏到年尾,已是没钱了。” 杨如筠听得越发胆战心惊,本就不指望那宣县衙门能干出什么好事来,而今账上空荡荡,出钱更不可能,索性自力更生,叫人拿了自家的帖子去越州,将此事说得明白,又自贴酬劳,请了相熟的雕版师傅出山,另同裴继安交代了,只说自己也不要什么旁的,印出来书给他一百部做笔润即可。 不过一百部书而已,若是论起成本来,最多也就一二百贯,从前多少人拿着千贯钱想要请杨如筠帮忙写字,所求不过扇面、题字,全是轻轻松松的,眨眼功夫便能挥毫而就,他还要托词自己人老眼花,不肯答应。 而今抄这二十一册书,抄得他夜以继日,又怕手抖写坏了,偏偏手抖了也舍不得停,当真是想把肝血都呕出来做墨汁了,眼下还要倒贴钱贴名去请雕版师傅,简直比买东西送的搭头还要价廉,却也甘之如饴。 一时万事俱备,等到雕版刻制完毕,其余人等各自就位,裴继安便在后头统筹调度,叫小工三班轮倒,一刻也不停歇,未过多久,头一批书就做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