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节 (第3/3页)
个月内,将青州乱象收拾的一干二净,这手起刀落的干脆可不是寻常人能有的。 这事儿有好有坏,好处就是他们这一届的考生,只需要估摸一个人的口味就成了,其他人的不那么重要。 但坏处就是这位方大人之前是京官,大家都不熟悉,也不知道他的喜好。 更难得是,一般朝廷派遣的学政出卷子都比较中规中矩,评判的时候也较为公正。 但权力下放到知府就不同了,每个人都有喜恶,方之问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录取也是有可能的,你写的再好,不合胃口没中也有可能,甚至这在古代非常常见。 见他面露担心,蔡知县倒是又说了一句:“你放心,做知府的也希望治下能出人才,毕竟文教也是……” 话未说话,但意思却明显,青州是个烂摊子,但文教兴盛,文教可是地方官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只要方之问没有疯,就不可能无缘无故打压当地学子。 再者,他还有一个大大的优势,那就是县试案首,县试案首能拿秀才,这是科举中为成文的规矩。 官官相护,一般来说不是仇家,上官也愿意给下属一个面子,录取各地的县试案首合情合理,也能牢固当地官员的利益共同体。 从蔡知县的话中不难看出,方之问对他的印象还算可以,不然的话他这个知县早就坐得不稳当了,这么一看,苏凤章可不是占据优势。 再三谢过蔡知县,苏凤章从县衙离开的时候,手中又捧着一叠书,那是蔡知县赠与他的,比起那十两银子来,这些书的价值显然更高。 离开县衙,苏凤章又去文家拜见了老师,如今他夺得县试案首,自然是要来谢过文先生的。若不是他用心教导,他自己走肯定没那么顺利。 文先生见着他也是高兴,甚至难得夸赞了几句。 听闻方大人的事情,文先生愣了一下,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老夫与方大人还是同年的举人,当年他回乡科考,老夫与他还有几面之缘。” 一听这话苏凤章倒是惊讶,不过想起方之问原籍青州,按照大周朝的规矩,他科考是得返回原籍的,能遇到文先生也不奇怪。 文先生有心要提点几句,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他与方之问不过是见过几次,如果不是方之问在那一届举人中颇有才名,他恐怕都已经忘记了,这会儿努力回想也实在是想不起什么特别的来。 最后,他只是说了一句:“那时候的方大人喜恶分明,个性略有张扬,十分爱笑,有几分官家子弟的做派,但对农家举子也还算客气,不知道如今变了没有。” 对农家举子客气,就不是那种门第之见严重的官二代了。 不过喜恶分明个性张扬这个评价倒是有趣,跟蔡知县口中杀伐果断的那个方大人似乎不是一个人,也是,几十年过去,说不定这位大人已经变了。 第40章 苏家二郎 “二郎回来啦,县太爷怎么说,是不是夸你来着。” “那肯定啊,咱二郎可是县试头名,叫什么案首,县太爷对他满意着呢。” “凤章,有空来我家吃饭,我让你婶子给你炖鸡汤。” “切,苏家还缺那一只鸡啊,你也忒小气,二郎,来叔叔家,你婶子买了肘子。” “你家婆娘那手艺就是喂猪的,凤章,还是来大伯家,你大伯娘做饭可好吃了,野菜也能做出山珍海味的味道来,可好吃了。” 县太爷会请众多考生是在发案第二日,这一天苏凤章没让人送,自己个儿去的县城。 等他悠哉游哉的回来,一踏进村子就遇到村人热情的欢迎,一个个都想拉着他回家吃饭。 苏凤章面带笑容,满口叔叔婶婶的叫,但却一个也没答应下来。 苏家是月溪村的大姓,村里头八成的人家都姓苏,大部分人都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但跟苏凤章一家血缘比较近的,其实也就苏二叔一家罢了。 而且比起隔壁村顾家的宗族来,苏家这边的宗族力量不算厉害,这里头主要是因为同为族长和村长的苏文忠更乐意靠村长的名头来治理村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