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节 (第2/3页)
和对统治者的簇拥。 这自然是顾元白的手笔。 茶馆。 说书人拍了一把醒木,手边放着的正是一份《大恒国报》,他大声说道:“……那黄濮城的县丞,带着众位捕快将大贪官县令给压回了城内!听闻这事的百姓们因为宵禁不能出门,他们便在窗旁从窗缝门缝中去看,欢欣鼓舞地想要出声欢庆,却还要捂住自己的嘴,生怕惊动了熟睡中的孩子。” “黄濮城的百姓们在咱们朝廷的监察官员未到之前,每日自觉守着城门,不许外人出入,严防县令逃跑。等咱们的监察官员到了之后,彻查县令府中与当地粮仓,果然查出了大贪污!监察官员花了三日的功夫统计清楚了黄濮城的县令贪污数量,”说书人冷笑一声,又是醒木一响,“足足有三十万两!一个黄濮城千余户人家十年的收入!这个贪污的数量没得说,咱们监察官员忍不了,圣上忍不了!当天,监察官员的人就判了黄濮城县令斩立决的处置,处置出来的时候,全城欢呼,还有那劳苦耕作却被抢劫一空的老农,泪眼两行。” “小儿不懂父母祖爷之悲,但也跟着欢喜雀跃。父母祖辈擦擦眼泪,泪水湿了衣襟,又是对县令赵宁如今情景的畅快,又是对当今的感恩。砍头赵宁那日更是万人空巷,叫好之声能响彻方圆百里,只听时辰已到,快刀落下,那赵宁就被斩下了头颅!” “好!” 台下一片叫好之声,人人情绪激昂而亢奋,“那之后呢?从贪官家里搜出来的钱财呢?!” 说书人笑道:“咱们圣上派人开始反腐之前,就已立下了章程。从各处贪官处搜出来的钱财,一部分留于当地,以作建设之用,取之于民自然是用之于民。一部分送往朝廷,以充国库。” “这建设一词,还是报上所提,意为建立陈设之意,圣上留于当地的那部分银财,也是要用来修路的!” “修路啊,”底下的人喃喃,“竟然要开始修路了。” 茶楼雅座,顾元白端起了一杯水,却出神听着楼下说书人感慨激昂的话语,一时之间忘记了品茶。 等听到底下众人对修路一事备有热情的开始激情讨论之后,他才微微一笑,轻抿了一口茶水。 百姓向往的东西,朝廷能做出来,才是最收服民心、聚集民心的办法了。 第46章 有闲钱的人凑在茶馆中点壶便宜的茶津津有味地听着说书人的话,外头没闲钱的汉子就站着竖起耳朵蹭一蹭。每个人明明没法为反腐做出什么,但全都在超乎寻常的密切关注着反腐一事。 薛远也从来没想过顾元白竟然会允许百姓知晓反腐进度,甚至将搜刮的金钱记录在册发卖。 《大恒国报》是顾元白办的,每日将御史台和监察处送来的信交予张氏,由张氏整理并拓印。 京城中人人为各地百姓的激动而激动,为那些贪官的所作所为而愤怒。 不像以往耕田、吃饭、睡觉一般的行尸走rou,知道这个国家在确切的做些什么之后,知道各地的百姓情况之后,这些忙于生活的百姓,好像突然之间活了过来。 很多的老农,憨厚的汉子,红着脸搓着手凑到城里读着《大恒国报》的衙门门口,竖着耳朵听着捕快读的内容。 他们并不识字,没有文化,愚昧未开,民智未启。有时候连报中的内容都听不懂,更不要去说那些各地的贪污情况了。 但也是顾元白要求的,他每日让张氏将《大恒国报》送到各处衙门中,让京城府尹每日安排人在特定时间给百姓们通读一遍,用大白话的内容,能多接地气就多接地气的读给百姓听。 京城府尹与小官小吏不觉得这有什么用,随着报纸上的内容时而愤怒时而喜悦的百姓们也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些能有什么用。 但顾元白却坚持,并且认为这作用大得去了。 身为帝王,有教化百姓的责任。 万事需要潜移默化,但若是连开头都不做,就永远等不来变化。 薛远看着这一幕,感觉了一种以前从未感觉到的东西,这种东西,好像就叫做太平。 他在边关从来没感受过的东西,而这都是顾元白带来的。 薛远一颗忠君之心又开始砰砰乱跳。他不由低头看向了顾元白,就见到顾元白正要含笑饮下已经凉透了的茶水。薛远眼皮一跳,拿过一个杯子放在顾元白唇下,道:“吐出来。” 一口水不上不下的堵在喉间,顾元白奇怪地看着他。薛远受不了他这样的视线,一被看着就全身发麻,他声音一下子软了不知道多少,哑声:“圣上,水凉,吐出来。” 顾元白将水吐了出来,陈述事实地道:“朕夏日也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