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11 (第1/1页)

    她听见阿爹说:“不要看。”

    什么不要看?

    刹那间,一声声的尖叫从四面八方传来,她听见那些尖叫是:“杀人啦!杀人啦!”

    她还不太了解什么是杀人,于是从阿爹身后悄悄探出头去。只见刚刚还一片热闹的水面已经空荡荡的,小船都飞快地避到了岸边。

    水面上,只有一抹浓郁到极致的殷红渐渐散开。

    赵旭眯了眯被五月毒辣的日光刺痛的双眼,觉得那红色太浓了,竟好似是从她表叔的紫色朝服上流淌下来的一般。

    第127章

    五月初五,端午赛舟会上,死了一个人。

    就死在皇帝的龙舟前。

    杀人者,据说是一位见义勇为的江湖豪侠。被杀的人,据说是一名来自千里之外的凤翔府的小吏,专管诉讼文书之事,从他临死之前的衣着来看,似乎颇为富贵的样子。

    也对,能在官府里谋上一官半职之人,都不会缺这置办一套体面衣服的钱。就算他曾经彻底穷困过,当上了小吏之后,也理应不穷困了才是。

    在官府当差,只要有心,处处都有油水可捞,且处处的油水都不少。

    至于这名小吏为什么要来到汴梁,这名豪侠又为什么不远千里跑到汴梁来杀他,就是不足为外人道之事了。

    汴梁百姓别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编排八卦、散播小道消息的劲头和能耐。不到半日,端午当天的烈阳带来的酷热还未曾散去,关于这起命案的前因后果已经有三个版本流传在市井之间了。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几个版本,大抵都带上了这样的几个剧情——

    那杀人的豪侠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在凤翔府目睹了一桩冤案,而这桩冤案的起因,是一个在官府任职的小吏偶然间贪恋上了一位农人之妻的美色,于是略施小计将这名无辜农人下了狱——他是掌管诉讼文书的,动这点手脚不难。

    将人下狱后,他又去找到那名美貌女子,说明自己的来意,只要她肯与他共度数个良宵,他就能将“犯了一点小事”的她丈夫给弄出来。

    小吏当然没有说明这一切都是源于他的阴谋。

    那名女子犹豫了一会儿,答应了。

    果如小吏所言,数个良宵之后,她丈夫回来了。

    她丈夫回来之后,那小吏仍然不知收敛,甚至特意挑了她丈夫在家的时候去找她。她丈夫也没说什么,只是会注意回避小吏,不碍着他的好事。

    本来日子也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过下去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哪有什么伦理王法可言,能好好地活下去也就是了。

    偏偏那女子生了一个女儿,这女儿不过五六岁的年纪,生得玉雪可爱。在某个农人外出、小吏登门的晚上,她半夜起床,实在内急,于是没有按照母亲的嘱咐,在天亮之前都好好地待在自己的屋子里,而是到了院子外面的茅厕解手。

    正好就被那名喝多了酒、神智不清的小吏撞见了。

    那农人第二天回家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副女儿死不瞑目、妻子悬梁自尽的人间惨象。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将自己砍柴用的斧子在石头上磨得锋利雪亮,别在腰间,进城去找那名小吏。

    可想而知,他的复仇失败了。那小吏以“手持利刃,突入公堂,欲刺长官”之名,将他下狱,却迟迟不审。

    因为以民刺官的罪行太大了,如果要审,免不了一个死刑。所谓人命关天,死刑的判定需要层层上递,最终由皇帝过目的。

    此案疑点颇多,不宜递交到上头。

    于是此案的文书被他一直压在案头,直到那名身体强韧、意志坚决的农人突发疾病死在了狱中,才在那文书后批了个“丧心病狂,此乃天刑”,并叫狱卒签署供认书,承认“我们从不曾将他□□”,再加上与他同牢的犯人具结做保,真正管事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案就这么轻轻巧巧地过去了。

    可能是因缘作祟,这名农人生前曾与一名江湖豪侠有过交往。在他身死之后,这名侠客偶然间路过凤翔府,偶然间听说他因为欲刺。

    一名逆来顺受的淳朴农人,怎么会光天化日之下,拿着斧头去官府公堂,刺杀长官呢?

    在此种疑惑之下,这名豪侠顺着蛛丝马迹仔细调查,最终了解了此案的全部经过。

    查清真相并不困难,因为真相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名小吏甚至从来就没想过要遮掩真相。

    反正提着斧头想要杀他的人死了,他没什么好怕的了,干嘛费尽心思地遮掩真相呢?

    那江湖侠客武功高强,不似农人一般手无寸铁,拼死复仇之时也只有一把锈迹斑斑的斧头。他手中有三尺长剑,胸中有侠义青天。他很容易就将自己的剑架上了那小吏的脖子,听他痛哭流涕地供述了全部的罪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