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8页 (第2/2页)
在私下议论开来,本以为县太爷不久就会有新的政策,不过直到十月份他们才得知祁盛的打算。
几天以后祁修文归家,先是来祁盛这请礼问安。
祁盛看着稳重不少的大儿子,问道:怎么样,这段时间可有何长进?rdquo;
祁修文这段时间的确领悟不少,又有初见双亲的喜悦,一股脑把外出的所见所闻说与他们。
祁盛沉默的听着,时不时点头,让祁修文心里踏实不少。
等到晚上,祁修文又独自来到书房。
父亲。rdquo;
祁盛看着躬身行礼的儿子好奇道:怎么,有事要说?rdquo;
祁修文回道:您不是命我思考咱们县解决贫困的方法嘛,这一路下来,我也留意不少,咱们县富商不多,外出行商的人也少,货物流动太少,像一些必备物资有些甚至比那些富县的价格还贵,儿子思考良久发现,咱们这商人太少的原因一是官路太少,商人赶路不方便,自然不愿意来,二就是没有什么能交易的货物,像小麦、大豆,只能满足百姓们自己的口粮,拿出去交易的太少,小商队来这里只能卖货不能买货,购买的人又不多,自然吸引不了。rdquo;
看祁盛点头认可,祁修文继续说道:如今余平县几大必需品都有固定的人家贩卖,可他们的经营范围很小,几乎只在临近两个县内走动,货物还大多都是从济州府运来,在儿子看来,这就像水源,如果不能源源不断的流动,定会像一坛死水困缩在一方。rdquo;
祁盛很满意儿子能发现问题所在,的确如此,那你认为该如何解决?rdquo;
祁修文回道:儿子回来的路上思考良久,认为眼下最紧要的还是要先修路,通往县城的几大乡镇如今只有两条能过马车的大路,儿子觉得可以再多修几条。rdquo;
祁盛反问:修路的确是好主意,不过如今官府能拿出来的钱有限,县里的几个富商虽说能响应一些,但也不会太多,如此,又该如何?rdquo;
祁修文挠挠头:儿子也想过这个问题,如今土地能收获的粮食已差不多有了定数,儿子在游历过程中遇过一户人家,他家地少,为了能养活一大家子,家里上下养了不少家禽家畜,日子过得比好些有地的人还好。儿子想着余平虽也有人养殖,不过都是留着自家吃,不如鼓励一些村民,尤其是那些家里人多地又少的,加大养殖量,由官府牵头,说服一些商家,统一收购贩卖,也能让百姓多一种收入。rdquo;
祁盛满意点头,发现他这段时间果真在认真寻找突破困局之路,不由心下感慨,大儿子以后若为官,即使不靠外力,也能有一番作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