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页 (第1/2页)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胤以武立国,每一位大乘境的出现都可能彻底改变九州各方势力的格局。 譬如一叶孤城被尊称为东都,真正成为九州所有世家忌惮又争相拉拢的势力是在几年前,漓山忽然出了一位东君。 非大乘不为东君,这是漓山公之于众的法度,姬无月的出现是在昭告天下,漓山出了第二位大乘境。 在此之前,九州原有的四位大乘,武陵道宗天玄子一心求道,南山无矩大师退世归隐,漓山境主叶见微不问世事,苍梧武尊方鸿祯虽心高气傲但却也安居云州。 彼时九州正值多事之秋,东君的骤然出现,无疑将漓山推向势力角逐的最顶点,让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等着漓山有所动作,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漓山还是秉承一贯的避世之风,这位东君比漓山境主还要低调,不要说世人了,就连漓山的弟子们也没见过他几次。 至今的漓水依旧平静无波,漓山未改分毫,九州依然是那个九州。 但风平浪静太久,总要起点波澜。 宣熙十一年注定不会是一个平静的年岁。 第六位大乘,东君递的折子里只说了确有其人,他与这位大乘打过一次照面,但是其余的一无所知。 第二件事,漓山两位大乘境的阵印,除了确已归隐的无矩大师外,其他大乘境的阵印都是鲜为人知的,大乘境的东西,旁人也无可轻易知晓与假造。 所以蔚山那名死士身上有东君的阵印,就很蹊跷微妙了。 自古以来,天下九州所有的大乘境,听调不听宣,称我不称臣,历经数朝都是如此。 东君本没有责任禀告天子第六位大乘的事,也没有必要特意将漓山的阵印呈到御前,这本就已经拿出了超乎漓山一贯态度的诚意。 原因无他,就为了告诉天子,蔚山秋狝死士的事,与他无关,个中曲折或许还未可知,但他也无须再为此多作辩解,因为漓山的立场不会变,清和长公主手上那枚东君令的许诺也不会改,这就已经足够了。 有一种罪叫天子认为你有罪,但同样的,有一种无辜叫天子认为与你无关。恰好,蔚山死士这件事,既可以是前者,也可以是后者。 至于第三件事写在折子里的理由就显得有些荒唐了,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称我不称臣”的大乘东君害怕因着久去不归,回帝都后被陛下往死里折腾教训,提前给自己先写好的求饶辞。 苏朗收到宫里消息的时候,正与星珲在国公府后院暖亭一起修剪侍弄江南那边送过来的一株稀奇的绿梅。 第六位大乘境,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