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6节 (第3/3页)
额叠加的。要是用自己村里的电,那可是实打实少了十几二十块。一年下来能省下一两百。如果外地人住进来,那费用肯定还得更多,若是把这头省了,那也是好大一笔钱呢。 他们能想到的事情,程香怎么会不明白,但要是不给大家一些甜头,她这事又怎么能顺利进行。 说到副业,程香提了个意见。 “我们为什么不弄一个自销产品产业链?专门集中在一个地方售出。” “程老板,你不用保留,既然你提起来了就好好引导引导大家。产业这种事,咱们没你熟。”王友良诚恳说道。 程香思忖了一下,“要说什么东西最好卖,那当然是百货日用品。咱们村里只有小卖部,我说个不好听的话。以后等这里对外开放了,想必大家都有摆点小摊子的想法。” 众人眼神微动,也有那表情讪讪的。 王友良有些嘴里苦,越觉着这些人眼窝子浅。 “这样做我不是说不好,而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咱们村有什么服务类的特色?卖货谁都会卖,去进点东西也不过去点儿成本。可谁能记住咱们王家村有什么?” “咱们全村人口只有那么多,每家每户都一个小卖部,相当于这不足一千亩的地方,有三十来家竞争对手。游客把咱们这儿的房子住满也不过二百人左右,打平均,每人的生活消费也不过二三十,卖过一次就没了。各家一分除去本钱,能漏下来几个。抬价吧,别人景区这么卖,咱们也这么卖。消费一高,我们这除了农田拿什么来留下客人?难道做成另外一个雪村?” 怕他们不懂雪村的梗,程香又解释了一遍,因为过高的哄抬物价,致使整个村子在旺季的时候无人问津。最后哪怕降价也叫不回来游客了。 名声容易打出去,但怎么维持名声热度,这需要下相当大的精力来促成。而处在村子里的村民,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看不见的小事,恰恰是给人留下印记的重要组成。 “你的意思,咱们这小卖部不能开了?” 一位大娘有些不高兴,菜不让卖了杂货也不让卖了,那他们还有什么搞头,做了一大堆的事不就为了跟着挣点钱吗? “那也不是。”程香目光和善,“我的意思是,与其咱们分化自己的产业,不如合起来集中经营。挑选几家专门培训,经营的类别也各不相同,所得的部分咱们按每家投入的多少来分账。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钱。” 众人眼睛里多了点火热,显然对她的提议有了极大的兴趣。 “要怎么分化,就像我们那时候搞集体劳动,挣工分那样?” 程香:“差不多,但也有不同。杂货类的产品,我们应该自己制作生产,建造村中小市进行集中出售。在对外的时候,不许外来物品流入,一来避免污染,二来对咱们村内部商品进行一个流通。各家的洗浴日化等等,也就达到了统一宣传的目的。又能更进一步的造成话题度加深印象。” “那要怎么做,我们都不会呀?” 想法是非常好,自己生产自己卖,好处都在自己人手里。 “请人来教。我们村一开始就是以零污染做的噱头,如今在县城也拥有不少的信奉顾客,只要做老一代的传统手工类产品,加以自己的特色,经过包装再卖出去,并不难实现。我记得咱们这儿的古法红糖就有很多作坊,只是受外面市场冲击才消弥了下去。” 提起这件事众人都有了想法,“外面买的红糖哪有几个真的甘蔗糖,上好的红糖青甘蔗和红皮甘蔗要掺着弄,不然一个热一个寒,起不到调养的作用还有害。” “外面连红薯粉都买不到真的,要是咱们这儿弄个打粉的小作坊,他们自己眼睛看见的,提点价总会买吧?” “对对对。我听说,外头现在还兴布鞋,千层底一双一百多呢!” “一百多还便宜了,你没见着那些盘扣衣服,卖几千的都有。” “不光这些,外头卖的猪rou都不好吃,镇上还好,到县城就买不到地道的农家猪rou了。” 程香也有自己的想法,汉方在外国流行,国内人却跑去外国买,这让她觉得国内的复兴文化需要生长的土地,正好借着这道东风,让业界的人团结起来。 国内不缺有成就有深度有文化沉淀的传承人,缺的是把他们掘出来推广出去的包装团队。 讨论大会一直讨论到夜里起灯了,方案细则还只出了一小半,王友良大手一挥,让回去吃饭,吃完饭了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再来集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