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节 (第2/2页)
五的嫩脸皮儿。 小五的身板,立马往前冲,软绵绵的小嫩嘴,刚好亲到她小酒窝处。 这时,张队长带着一群干部们,以及部分村里头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呼啦啦赶到西边平坝。因为,按照碧山村的习俗,灶台建立后,必须要进行“热锅”仪式。 虽然现在不能跪拜灶王爷,但热锅仪式还是被流传下来。一方面可以检验土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对泥瓦匠们的尊重。 “李师傅,让你们久等啦!” “哪里哪里,张队长太幸苦!” …… 一番谦虚含蓄后,洗锅仪式正式开始。 大食堂掌厨白老太太,用洋火柴、干树叶、干稻草、吹火筒,将轻轻松松点燃,炊烟袅袅升起。 在这期间,所有人都大气不喘地看着灶台处,生怕火熄灭,或者没点燃。若是弄不好,那可能要拆掉重修的! 这时候,张队长端起桌上的米酒,站起身来,笑眯眯赞道:“师傅们的土灶台砌得非常好,既不跑烟,又不浪费柴火。我代表碧山村生产队,敬各位师傅一杯。” 谢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泥瓦匠师傅们,听到赞扬,谦虚两句,将米酒是一饮而尽。 甜妹儿舔舔下巴,扯扯叶mama衣角,认真道:“妈,我想吃小汤圆,甜酒没心那种。” “小汤圆是啥?汤圆变小的吗?没心的汤圆怎么好吃?”叶mama听得一头雾水,不解反问。碧山村的汤圆,通常分为甜与咸,甜的是花生芝麻心,咸指的是rou馅。 “就是甜甜的,糯米酒那个——”甜妹儿指着八仙桌道。 “醪糟啊!什么小汤圆,噗哈哈哈,明天你问问白奶奶才行。” 两母子因年代不同,在讨论大小汤圆醪糟的时候,白老太太已经抹洗锅灶,清洗碗筷,一一弄好。 然后是一道地方特色菜——回锅rou,以及香喷喷白米饭。 传统回锅rou用的不是五花rou,而是二刀rou,也就是猪大腿或者坐敦rou,四层肥六层瘦。而火锅rou的‘回’字,顾名思义,它会进两次锅。 第一次就是煮rou,将整块rou洗干净,冷水下锅,加入葱姜等料,增香去异。又可称白水煮rou,需要煮的时间较长。 在等待煮rou的同时,白老太太在另一个锅里头,用蒸子与纱布,蒸白米饭。 将米煮大半熟后,将锅里的水和米都倒进了筲箕,将纱布四个角提拢,米与水全部分开,然后上屉笼,盖上木盖,用文火蒸白米饭。 若出夹生饭就是一种不祥。 米饭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一次性没煮熟,那么不管怎么蒸煮,哪怕连续煮十次,大火烧,都很难再煮熟,焦糊倒是有可能。 米的珍贵不能浪费与特殊性,让人们常常以熟米饭,作为大食堂的运势判断。 因为是热锅仪式,包括张队长在内的所有小干部,以及在座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还有十几位泥瓦匠们,都那一根干稻草,一个接一个,放在蒸米饭的灶肚里头。 想到上次米饭的稀糊,小干部们咽咽口水,那次可以说是几百人的饭难做,这公共食堂的饭,要是出夹生焦糊稀糊,那可真的一言难尽。 毕竟,白老太太的厨艺他们都清楚,而且做饭的过程全部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偷工减料。 若该是菜好饭不好,只能说明——他们村公共食堂不适合建立,恐怕会影响运势,或者引起老太爷发怒,什么都有可能。 没过多久,喷喷香的米味儿散发出来,同样勾心人心。 而白老太太已经开始炒回锅rou。 传统的回锅rou都是蒜苗炒rou,没有白菜青椒洋葱。为蒜苗蒜白同熟,切蒜苗时,刀拍松蒜白,再斜着切蒜白,直着切蒜苗。 最好的回锅rou,每一片约三四毫米厚,不薄不厚,每一片都像点油灯的方形碟子,四个角翘起,中间凹陷。 摆盘必须将rou块一一斜放入白色的碟子中,与新鲜青绿色蒜苗,散发出诱人味道。 完美! “白老太太这是大厨吧!” 李师傅惊叹不已,就这一手刀功,炒rou的技术,令人瞠目结舌,县城的国营饭店都没这么好! 叶mama也是佩服不已。 论厨艺,她只是尽量把菜与调料做好,而白老太太,做得如此好看好吃,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至于甜妹儿,恨不得变出白胡子白发,也当一位老婆婆老头儿,去八仙桌入坐。 此刻,甜妹儿终于下定决心,长大后的理想目标,不是泥瓦匠不是木匠不是大夫不是裁缝,而是生产队长! 多霸气啊! 此刻,她还没考虑到啥时候生产队会没了。 点好一截红蜡烛,再然后,一大盘热气腾腾回锅rou,上八仙桌中心。 白老太太将蒸子里的白米饭,揭开木盖,微微皱眉,米饭还是稀糊啦,这简直——太过怪异,想到自家老伴的话,莫非接下来真的有大灾难? 那么他们要不要带大海宝,去亲家那边呢? “饭!又稀糊啦!” 作者有话要说: 长长长叶子:写完写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