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节 (第2/4页)
事一样。 到后来被他这样一直看着,薛嘉月竟然目光都有些不敢看薛元敬了,而是低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碗。 耳中听到叮的一声清脆的响,想必是薛元敬将手里的勺子放回碗里,碗勺相碰发出来的声音。紧接着是薛元敬清越堪比这瓷器相碰的声音缓缓的响起:“明日我跟你一起帮韩奶奶到镇上去卖豆腐。” 薛嘉月下意识的就摇手拒绝:“不用。明儿韩奶奶有我一个人帮着就行了,哥哥你还是在家里好好的看书吧。” 她心中想的是,年后二月就该县试了,看薛元敬这段时间这般用功的样子,想必他还是想去参加明年的县试的。毕竟若相继过了明年二月的县试,四月的府试和稍后的院试,那薛元敬就是秀才了,往后才能正式的走上科举之路。她不想现在耽误他的用功时间。 私心里来说,她现在也是希望薛元敬能走上科举之路的。依照目前薛元敬对自己的态度来看,他非但没有再怨恨她,反倒还说要将她当成亲meimei来看待。若薛元敬参加科举考上了功名,她的日子总归会比现在要好过很多。 但薛元敬并不知道她不想耽误他用功的这个原由。他心中是知道薛嘉月是想逃离这个家的,所以他刚刚才说明儿要同薛嘉月一起进镇去帮韩奶奶卖豆腐。但是薛嘉月现在竟然拒绝他的这个提议...... 薛元敬一双好看的眉毛就微微的拧了起来。随后他目光淡淡的瞥了薛嘉月一眼,用不容置喙的口气说道:“这事不用再说,就这样定了。明日我同你一起陪韩奶奶进镇。” 这就是没得商量的余地了。 薛嘉月见他坚持如此,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左右明儿她跟着韩奶奶进镇也只是想要去看一看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想法。 总要亲眼见过外面的风俗人情,才好为她的将来规划出一条合适的路来。不然谁知道这世道到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呢。 等到傍晚的时候薛永福和孙杏花回来了,薛嘉月就拿了那两块豆腐给孙杏花看,也说了明儿韩奶奶要她陪着进镇一块儿卖豆腐的事。 因为先前薛元敬坚持要和她一起进镇,她就扯了个谎话:“韩奶奶说她不识字,也不会算账,就想要哥哥明儿也跟她一起进镇去。” 孙杏花听了,就撇了撇嘴,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就给这两块豆腐,明儿倒要你们两个人都进镇去帮她卖豆腐。上哪找这么便宜的事去?” 言下之意就是嫌弃韩奶奶给的这两块豆腐少了。 薛嘉月听了,只低着头,不做声。因为她知道孙杏花也就嘴头子上舒服舒服而已,但她肯定会同意的。 且不说农家的人都在自家地里种了各样蔬菜,一年到头很少有买豆腐吃的,豆腐于他们而言也算是一件不常见的好物事了。只说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压根就用不着薛嘉月和薛元敬到田里地里做什么活。但即便不做活,他们两个人待在家里也是要吃饭的。明儿他们两个若是跟着韩奶奶进镇,既能得到这两块豆腐不说,还能省下他们两个人明天一天的嚼用下来,孙杏花肯定会乐意的。 而果然,孙杏花嘴里嘟囔了几句之后到底还是答应了。然后又吩咐薛嘉月去烧晚饭:“就将这两块豆腐煎一块,剩下的一块浸在水里,留着我明天吃。” 薛嘉月答应了一声,捧着豆腐就进了厨房。 虽然说是煎豆腐,但薛嘉月也并不敢用太多菜籽油。孙杏花是个吝啬又精明的人,装油的罐子她都恨不能天天做个记号,好看薛嘉月每天烧菜的时候到底用了多少油。若觉得用多了她肯定是要骂的。 于是薛嘉月也只在锅里倒了一点油,然后将刚刚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放到锅里去正反面都煎了煎。都煎好了就盛起来放到盘子里面。再将切碎的大蒜末和几粒花椒放进锅里稍微的煸炒下,等闻到香气了就放了小半碗水进去,再加盐和酱油,盖上锅盖。等这汤汁都烧开了,就舀起来浇到盘子里已经煎好的豆腐上去。这样一道煎豆腐就算做成了。另外薛嘉月又清炒了个黄芽菜。然后她正要去盛水饭,就见一直在灶下帮她烧火的薛元敬起身走过来,从碗柜里拿了碗出来,又拿了勺子,揭开旁边那只锅的锅盖就开始往碗里盛水饭。 薛嘉月知道薛元敬这是在帮她。于是对着薛元敬笑了一笑之后,她就将煎豆腐和清炒黄芽菜都端到了堂屋的桌子上去放好,又去叫薛永福和孙杏花过来吃饭。 孙杏花这时正坐在她自己的屋里给自己做棉鞋,一边做她还一边口中在说薛永福没用。意思是她做棉鞋的布都不是什么好布,看看村子里其他人家的女人脚上穿的鞋怎么怎么好看之类的。归根到底就是自己当初怎么瞎了眼,听信了媒婆的话嫁了薛永福呢,一天到晚的都在受苦挨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