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攻略朕_第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节 (第3/3页)

笃定周老爷不会供出他,丝毫不担忧,如此一来就有些麻烦,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找相关证据。

    而这个监视的人,不能是锦衣卫,也不能是皇叔的属下,他相信皇叔手里私下肯定有能办成此事的人手,譬如游侠譬如乞丐甚至牢犯一类。

    “……不管用什么方法,给朕紧紧盯着这两人,绝不能让他们出事。”

    肃王几乎立刻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有些慌张,私下发展人手,这种事说小可小,说大可大,若真要追究,他倒是不怕背罪,只怕元元猜疑他。

    元清帝摇摇头:“朕没有要怪罪皇叔的意思,若真要怪罪早就怪罪了,哪里还会等今日,皇叔只放心帮我盯着他二人就好。”

    肃王心底松了气,顾不上其它,果断下了榻:“陛下稍等片刻,臣去去就回。”

    元清帝知晓他是要去吩咐属下安排,颔首放他去了,他也忧心刘和会动手,越早安排盯着越好。

    肃王这一去便是一个多时辰,中间错过了午膳,元清帝只好自己先用了,担忧皇叔忙起来忘了用膳,吩咐夏恭将备好的吃食在炉子上热着,本想派人送去,但皇叔是悄悄去的,在外人眼中,他此刻正待在紫宸殿与他议事,没有离开过。

    正好趁着这个时候,元清帝招了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来,准备将阅兵一事昭告天下。

    一来时机已到,二来借此转移刘和和众人的视线。

    礼部和兵部配合准备了一个月,又有邵岩呈上来做参考的流程,阅兵的仪仗已经成型且熟练,只剩加紧训练,等到时候在各国使臣面前展现。

    “阅兵之日除了各国使臣,朕还准备将民间各地素有贤名者请来长安,一同观看,还有长安城中的百姓,不论身份地位,皆准许在道路一侧观看,届时如何安排,你们且拟一个章程来。”

    这样弘扬威望的事,自然要让大家都看到,按照皇后的话来说,叫刷声望,没有照片没有电视,光凭报纸描述太有距离感,不如找人来现场亲自观看,回去描述给其他人听。

    至于人选,邵岩沿路已经挑选好了名单,也因此他巡查的路线是绕着大魏边疆一圈再向内,这些被选中的人名会附在新一期时报中,随着阅兵的新闻一起发出,然后由府兵将人护送进京。

    除了这些民间有贤名者,最重要是吐蕃云贵各部的首领,这些人表面上虽臣服,但因习俗地势等缘故,对朝廷发下的命令多敷衍了事,派去的知县往往极难在当地做出建树。

    元清帝这一回要震慑的,除了各国使臣,还有他们。

    兵部尚书心中激动,忙碌了这么多时日,终于要正式开始了,自从知晓了阅兵一事,他便激动万分,这半年来,眼瞧着工部尚书风光,他心里颇不是滋味,虽都是尚书,但六部之间各有竞争,而且历来工部都在最末,哪曾想时报一出,反而让工部拔了头筹抢了先,名声大噪。

    这一回他怎么也得让百姓瞧瞧,让民间知晓他的名讳,只要一想到届时时报头版头条会写上他的大名,便干劲十足。

    “是,臣这就去准备。”

    礼部尚书倒还冷静些,问道:“长安百姓皆可观看,那些夷人该如何安置?若到那日全城围观,独留这些人在城中,恐会生乱。”

    这确实是个问题,元清帝沉吟,他倒忘了这一点,长安城中有不少夷人,大魏并不驱赶夷人,只要缴纳一定的税金便能留在长安城。

    不论是来国子监来求学的,还是来行商定居,亦或是那些舞姬昆仑奴,加起来有不少。

    这一回人口普查对这一部分人也做出了规定,并不是每一个夷人都会发放身份牌,成为大魏百姓享有大魏百姓同等待遇,只有在大魏住满十年以上,语言流利,认同并自愿成为大魏人的夷人才能通过审核,其中娶了大魏女子或嫁了大魏男子的优先。

    当然,这些人日后也得跟大魏百姓一般,遵守大魏律法。

    其余除非特殊情况,只发放暂住护照,而非身份牌,这些人自然不会享有同等待遇,需继续交付高额税金。

    “便也准许他们一道观看,具体如何安置交给你们来办。”

    既然要扬威便也叫他们一道来瞧瞧。

    事情暂且定下,具体如何,等两人交来章程再看。

    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要离开的时候,肃王从侧门掀开帘子进了书房,两人忙行礼,脸上并不惊讶,毕竟肃王回京的事已经传遍。

    不过肃王从内室出来这一举动,还是让他们心中感慨了一下,陛下对肃王是真信任。

    肃王是故意的,如此一来谁也不会想到他中途出去过,甚至有兵部礼部两位尚书为他作证。

    元清帝也没想到他会从里间出来,不过转念就明白了他的意图,待两人退下,招手道:“皇叔可用过膳了?”

    肃王笑着颔首:“用过了,还要谢陛下惦念。”几步走上前,“事情已经办妥,陛下放心,只要刘和有动静,必不会放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