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重生在六零_第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3/3页)

生看的。有些事情田梗生也不会给秦小梅知道。如今田梗生这一生气,秦小梅追问之下才知道儿子田兆明的事情,担忧之下就在院子里哭了起来。

    姚明珠心里则更多是担心。上辈子田兆明身上那些伤痕记载了太多往事。他年轻时进部队做的事情,姚明珠多多少少也知道些,兆明哥这么匆忙离开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否则他不会这样一走了之,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只是如今的姚明珠除了担心和祈祷,什么也帮不了。第一次,姚明珠心里无比期待田兆明的来信。

    ……

    姚家村发粮后的第五天姚明珠一家准备到镇里赶集。

    他们家要准备一件大事,那就是姚家要买铁锅了!

    对,姚明珠家有工业券了!

    这三年因为经济的原因,奎县的工业券很少发放,镇上的工厂也仅仅是对一些有贡献的工人奖励工业券,所以工业券吃香的程度可想而了。

    城里人分到工业券的,全都捂在了自己手里,等到有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姚明珠外婆家只有表哥和表姐在一家食品厂上班,近两年食品厂生意无比惨淡,工资和口粮都很难筹齐。姚明珠表哥得到工业券还是上个月他们厂子出了一次火灾时,表哥人老实,一门心思救火,救出了不少东西的同时还救了厂里的支书。

    后来厂里开了表彰大会,奖励了表哥一张工业券和十张票。有棉布,有生活用品的。秦月娥虽然高兴,可看到孙子背上被灼出的伤痕,心里却是心疼不已,赶紧到公社开了证明,带着孙子到了医院配了药。

    后来孙家考虑用工业券买东西时,秦月娥想着姚家至今还没有铁锅,于是做主把工业券给了姚家。

    姚奶奶虽然知道秦家心善,但也不能白占了便宜,于是拿了粮食换了工业券。

    有了工业券后,姚家买锅的事情立刻拿到了日程。

    姚奶奶心情好,也跟着姚明珠孙云芳姚耀荣上了镇子。

    镇子上人很多,附近的村子都在这里赶集。

    姚明珠发现,赶集的人们大多行色匆匆,满脸愁容。

    路上一个老汉赶着牛车唉声叹气地跟一旁的村民聊着天,说着村里的事情。

    “咱们镇子附近的村子虽然丰收,但因为粮种少,村里的产量也不高。如今交了供应粮后剩余得也不多。而现在生产队又改革,明年估计又要勒着裤腰过日子咯。”

    另一人道,“我们村子也是啊,不过大伙商量好了,日子可以苦一点过,但一定要把明年的粮种给留下来的。”

    另外的也有人感叹,“这样的日子估计要两年才能缓和过来。”

    而后几人又聊起了村里发/票的事情,说想用布/票换点粮食。

    其他人纷纷摇头,说如今的日子想换粮食难啊。毕竟好多人家,除非嫁娶会置办点新衣服,其余时候衣服坏了,补一补就好了,哪里舍得做新衣服。

    ……

    听着这些聊天内容,姚明珠才恍惚,原来村民日子依旧不好过啊。不过姚家村这些日子一直洋溢了丰收的喜悦,村民手里稻谷小麦这类主粮虽然不多,但像红薯土豆这类的多啊。明年紧着吃食,大半年的日子还是好过的。

    姚明珠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感激田梗生的。

    姚奶奶也听到了各种议论,心里琢磨着,家里后院回家就种上土豆,这东西可以种两季,产量也高,没有稻谷和小麦时也可以当主食吃的。

    孙云芳和姚耀荣则想着,后面上工得寻工分高的活计,多做点也多弄点粮食。姚明珠已经十四岁了,身子得好好调理起来,否则以后亏的可是姚明珠自己。

    一家四口怀着这样的心思,从镇子口直接到了供销社。

    供销社是唯一的商品买卖的地方,也是唯一正规的地方。

    现在虽然日子苦,但因为生产改革的原因,这个唯一的能买卖东西的供销社还是挤满了人。

    毕竟以前像一些生活用品,油盐之类的东西都是村里分发的,如今第一次实行票了,村里抢着买的也多。毕竟如今生活用品紧缺,村民担心下一刻就没有。

    于是争先恐后地朝前抢购。

    “同志,同志,我有生活用品票,给我针和底针套,还要来一圈黑线。”

    “同志,同志,我要盐……”

    “同志,我有工业券,我要买铁锅和铁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