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登枝_第1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2/5页)



    崔莲房向来信服母亲, 见状更加压低声音问道:“您……也觉得秦王殿下会上位?”

    方夫人见众人都忙着寒喧一时无人注意此处,且母女俩这一向少见, 便少不得耳提面命,“五五成的命数罢了,当今这位只这几个儿子,秦王算是出类拔萃的。除非这位皇帝自个想不通, 要将至尊之位传给宗室子侄。你们真要感谢其余几位皇子的不争气, 要不然皇帝绝不会待你刘家如此优容!”

    这几日崔莲房心中摇摆不定寝食难安, 最终翻来覆去也做如是想, 脸上的笑意便再也收不住。定神下来后忙向母亲报喜讯, 宫中杨嫔娘娘膝下的顺仪公主大概看中了儿子刘知远。方夫人缓缓点头, “远哥才识过人又生得好,年纪轻轻就中了一甲探花。顺仪公主的年岁也算相当,这门亲事做得的!”

    母女俩在这边窃窃私语,就没有看到落后一步的崔文樱面色煞白,手里的绢帕胡乱皱作一团。

    外面钟磬声声,是皇帝携着张皇后并一众嫔妃过来了。崔莲房眼尖地看到杨嫔娘娘身边果然跟着一个十六七岁穿红衣的少女,顾盼之间颇有贵气。又回望了一眼刘惠妃,见她面色红润行走间毫无怯色,与往日相见时的模样并无不同。还和延禧宫的崔婕妤一边小声说笑一边递过来一个稍安勿躁的眼色,于是对母亲方夫人的推断更加笃信。

    皇帝似乎特意给张皇后做面子,一道《寿天同》后便吩咐皇子和朝臣进献寿礼。

    秦王作为这一辈的长子第一个献礼,是一座一尺来高的寿山石,上面的纹路颇似金玉满堂。得了帝后的夸奖之后便退坐在席上,靳王妃神色淡然地帮他挟了一筷子鸡丝豆腐便静默不动。秦王往日对这种淡然讨厌至极,此时此景却是受用。他本是自尊心极强之人,最是受不得别人隐含深意打量的目光,伸出筷子将豆腐挟起来慢慢地吃尽了。

    晋王进献了一本前朝孤本典籍之后便极规矩地坐在一边,那日宫变之后他虽没有被贬为庶人但自知与大位从此无缘,索性破罐子破摔也不用一旁侍立的宫人,自个拿了酒壶一盏一盏地倒酒,如同流水一般往嘴里灌。

    刘肃心中忐忑,不知皇帝今日会否处罚自己的罪行。却还是打迭起精神将衣袖捋整齐,这是自那日所谓的庚申宫变之后,第一次堂堂皇皇地站在大殿上。他穿着绣有一对展翅仙鹤的一品文官朝服,依旧作为内阁首辅站在第一排第一位,恭敬给帝后行了大礼,这才在一旁坐了。

    不管众人是什么心思,皇帝的心情显然极好。连吃了三杯酒后扬眉感慨道:“难得今日借皇后的千秋共聚一堂,你们当中有些是朝庭不可或缺的栋梁,有些是朕的亲眷家人,还有些是朕的儿女亲家。这些年若非你们一路扶持,朕也不能平安在位三十年。”

    众人自然是站起身伏跪于地上三呼万岁。

    皇帝显然极为满意,特地将御案上的金酒赐给几位一品夫人。彰德崔家的方夫人照例说了几句场面话,皇帝便微笑道:“夫人德高望重,培养的几个儿女也是钟灵毓秀。孙辈当中也不乏出色之人,像翰林院的八品侍书刘知远学识过人,几个师傅都在朕的面前夸奖过他!”

    方夫人和女儿对视一眼,心想终于来了,便笑着谦虚道:“这孩子才十七岁,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都是圣人和各位大人愿意给他磨炼的机会。”

    皇帝略一招手,坐在末尾的刘知远便上前恭敬行大礼,坐在下首的杨嫔打量个不住,脸上的笑意越来越大。俯着身子微笑道:“原本是皇后娘娘的好日子,嫔妾不该拿这些杂事来叨扰。可是这位刘侍书温文尔雅相貌俊秀,嫔妾看着实在喜欢。正巧嫔妾膝下的顺仪公主今年刚刚及笄……”

    这本是大家私下里早就意会的事情,这会子提出来不过是给两家一份尊面。不想刘知远忽然膝行两步,大声道:“小臣谢圣人和娘娘的厚爱,只是我心中早有心仪之人。本想早早禀告父母,只是近来家中事务繁多,一直没有找到适宜的机会。”

    这话说得虽然婉转,但的的确确是拒绝的言语。

    大殿上的气氛便有些凝重,杨嫔娘娘脸上几乎挂不住笑容,一边的顺仪公主脸色胀得通红,气得泪珠子都差点掉下来。崔莲房连忙站起笑着打圆场,“这孩子没见过大场面,一早起来说胡话呢。这么多年他一门心思都放在圣贤书上,进了翰林院以后也是规规矩矩的做学问的,哪里有什么心仪之人?”

    秦王抬眼见就看到远处眼珠子都不敢错一下的崔文樱,手里的酒杯顿了一下,眼里浮出一丝难以觉察的恶意,忽然缓缓笑了起来接口道:“按说婚姻大事我们当晚辈的不能随意置喙,只是前些日子知远表弟忽到我的府上要我给他保媒。还信誓旦旦地说此生非那位女子不娶,那位女子也非他不嫁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