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你一夜星空_第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节 (第2/4页)

倒是问题不大,一旦进入后面的详细论述章节,她几乎只能用“每个单词都认识,凑在在一起就不认识了”形容这本书。她深深觉得,自己跟李泽文要书看的举动和自取其辱也没多大差别。

    “怎么?”李泽文斯文地吃着早饭,好整以暇地问她。

    “好专业……”郗羽无奈道,“我觉得,每一页都比上一页更难看懂。”

    李泽文道:“隔行如隔山,你的专业书我也不可能看得懂。”

    “确实是这样……”郗羽乖乖把书放回桌上,询问,“教授,你是准备修订这本书吗?”

    她注意到书页上的一些笔记和批注,于是有此一问。这些批注里他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看起来有趣多了,也容易理解多了。

    “不算修订。出版社邀请我出一个普及的给大众阅读的版本,我要在专业版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

    郗羽眼睛一亮:“那多好,我这样的人也可以看懂了,我到时候去买一本。”

    李泽文慢条斯理地反问:“你真的会去买?”

    “会呀,只要我能看懂个大概就会去买,”郗羽思索着回答,“政治上的事,挺难形容的,似远还近,你觉得它离你很远,实际上却没有那么远。”

    很多人认为国家大事,国家经济政策,世界局势变化,地球那边的恐怖袭击和自己无关,实际上,世界政治经济联系今天已经如此紧密,联合国的每一项决议,大国的每一项决策,政治领域里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和你的生活发生关系,地球那边政策轻微的一改,地球这边的物价也许就要上涨50%。正如现在郗羽面对的“丢工作”困境,就是政治/斗争的最直观的反应。

    第44章

    李泽文是何等人,当然听出了郗羽未说出口的潜台词:“gfdl最近那边有联系你吗?”

    “没有。我前几天给研究所的老板发了邮件问了下,他说美国那边没什么变化,还在审查。他叫我暂时安心。”

    李泽文道:“你的工作应该暂时问题不大。”

    “啊?你有消息吗?”郗羽的眼睛“噌”地亮起来。

    李泽文不答反问:“全美的大气海洋研究所有多少外国人?”

    “大约有三分之一?或许更高一点,百分之四十。”郗羽按照自己所里的情况,做了一个估算。

    正如郗羽之前形容的那样,大气科学是二级学科,工作辛苦也赚不到打钱,就业面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这种学习压力大、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兴趣不是特别大,但对大气的研究总归需要有人去做,因为人类就生活在无处不在的大气中——因此这一行当外来人员很多。

    “不错,做理论的外国人比例很高,”李泽文伸出手在桌上一敲,“毕竟你是做理论研究的。研究所需要有人干活,美国本土学生的数理水平越来越差,微分方程都没学好还学什么大气科学?没了外国留学生,一半大气海洋研究所都无法运营。你的职位也并不要紧,暂时并不属于被‘斗争’的范围。”

    “那就太好了。”郗羽略微松一口气。

    和gfdl的合同期是两年,她打算在这个安静的研究所安安稳稳呆上两年,做两篇漂亮的论文——她原以为这个目标轻而易举可以完成,没想到忽然横生枝节,此时听到李泽文说“没什么问题”,发现自己的目标似乎还能持续下去,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但你也要规划后路,几年后就难说了。”

    郗羽瞪起了一双大眼睛:“怎么?”

    “跟国会山的人打听了一下,他们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通过一项新一轮的法案,法案的内容大概是,在学术领域里将会加重‘政审’的分量,越来越排挤外国人——尤其针对亚裔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不会有太大的转机。”

    科学界从来也不是象牙塔,美国的学界和政治界经济界的联系非常密。科学家们也要面对人生的种种需求与冲突——你想升职吧?你想成为学界大牛吧?那就多发论文。发论文的要做研究,研究的经费哪里来,人员从哪里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