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2/4页)
件令人发指。赵亦出身好,父亲是南京军区高官,毕业后又进了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最艰难的几年,她从大宗商品转做固定收益,赶上了固收部门的黄金时代,二十出头就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这样一个人,虽然因为性格关系,为人并不十分挑剔,但其实对生活品质还是有所要求,也确实没吃过什么苦。 这种接近社会底层的生活,完全超出了赵亦的想象。 苹苹姑娘倒是兴致不减,东看西看,还冲进卫生间赞叹:“哇!抽水马桶!”赵亦看了一眼黑黄的马桶垫圈,默默从包里翻出一次性手套和消毒液,开始进行系统性的清洁。 这是一个月租金300元的房间。 在竖街镇这弹丸之地,到处都是这种廉价而不实惠的月租房,墙皮剥落,电线老化,有些甚至没有上下水,却仍然住得满满登登。这里是传说中的东方好莱坞,数不清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像候鸟般来来去去,哪怕年复一年只能当一个普通的群众演员。 毕竟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陈苹苹显然也有一个朴实的明星梦,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说个不停。 说她小时候跟人学过几天戏曲,镇上人人夸她歌喉好,叫她小百灵。说她看过两本讲表演的书,知道世界上有三大表演体系。又说她最崇拜的明星是柏哥哥,长得怎么帅,拍戏怎么不用替身,怎么勤奋敬业。 说到兴起,还从床上跳下来,到行李箱翻了半天,翻出一张有些年头的大幅海报,用手仔细抻平,小心翼翼贴到墙上。 于是当赵亦举着两只戴一次性手套的手,带着一身84消毒液味儿,像个手术医生般从卫生间走出来,便正好和墙上那个冷峻的美少年迎面撞了个正着。 其实气质是迥异的。 少年人身上某种凌厉的东西,使他整个人英俊得令人难以逼视,这种东西似乎已经被岁月雕琢成了温润圆融,赵亦有些惊叹地想,居然他曾经是这样一个刀锋般的少年。 但她还是一眼认出他来,因为眉目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算起来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见面”,莫名其妙的一种缘分。 或者只是因为他实在太红,而她实在太两耳不闻窗外事。她从小不追星,后来做了影视圈资方,更没有理由再去追星。对于她来说,那些光鲜亮丽的男女,不过是计算投资收益的参数而已。 可她到底错在了哪里?大ip,热门题材,流量小生……按说都是爆红因素,为什么却一败涂地? 换个本子行吗?换个导演?还是换个更加英俊的小生?换成墙上这个男人?赵亦仰面躺在床上,尽量忽略被褥散发的淡淡霉味,脑中的方程式一遍遍自动演算,结果却越来越模糊,直到被睡眠吞没——不管身处哪个时区,每天晚上十一点必然睡着,赵亦的生物钟比自动校准的石英钟还精准。 赵亦醒来是在凌晨四点,并非生物钟失灵,而是被门外走廊上的大呼小叫唤醒。 感觉是要去抢春运前的最后一张火车票。 “怎么?怎么!有小偷吗?”苹苹从梦中惊起,摸出枕头底下的剪刀,睡前她一直在科普赵亦竖街镇的治安问题,据说这里好多武行都混黑社会。 “没有。好像到了上工时间。” 既然醒了,干脆一道起床,早饭胡乱对付两口,裹上外套便出了门。来之前赵亦特意买了件冲锋衣,她的max mara只能过有空调和司机的人生,相较而言,她没有她的大衣娇气。然而二月的竖街镇并不友好,天空飘着绵密的雨丝,因为空气湿度大,越发显得寒意沁人,就算冲锋衣也挡不住空气里的冷。 演员公会的人却一点也不见少。 上面黑鸦鸦的天,下面黑鸦鸦的人,人头攒动,在大厅等待被群头挑中的体会。群众演员是竖街镇最不值钱的东西。在很多导演和大牌眼里,群演不是人,只是东西,一个会呼吸的道具,不需要任何尊重。赵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