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奴_第1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8节 (第1/3页)

    董晗看着惠帝,笑而不答,把一只用绿竹叶折成的蚂蚱递给他。

    “阿晗……咳、咳!”惠帝同董晗说过话,忧心一扫而空,乐而忘形,张嘴就灌了口冷风,发出一连串咳嗽。

    董晗劝道:“陛下回去吧?”

    惠帝望了眼已经结冰的湖面,牵着董晗的手,往大殿里走,“有时候,朕会异想天开:天下哪儿那么容易被别人夺去?自古敢篡逆的人,没有几个能得善终。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年曹家只剩孤儿寡母,梁……”

    “陛下!”董晗一声,他知道惠帝想说什么——昔年曹氏幼帝孤弱,梁周趁机逼宫,如今周朝惠帝羸弱,身边虎狼环伺,仿佛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然而,皇帝是不能说这些的。

    董晗岔开惠帝的话头,道:“陛下请莫要泄气,天道在梁不在曹。”

    “我失言了。算,不提也罢。”惠帝自嘲般笑了笑,“我早就说过,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

    董晗:“今日在朝堂上,陛下做得很好。经过谢瑛的事,您老练了许多。”

    惠帝摇头,道:“今日审问赵王,我其实并未考虑这许多,只是觉得他做错了事。”

    董晗:“陛下觉得,赵王有何过错?”

    惠帝想了想,道:“我记性不好,从小就是学过就忘,唯独记得念书的第一天,袁师傅教我写了一个‘正’字。”

    董晗提醒惠帝,不可自称“我”,而后说到:“臣记得。袁师傅说:正,守一以止;方直不屈,谓之正。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持身正道,刚正不阿。”

    惠帝叹道:“宁可正之不足,决不斜之有余。你还记得呢!朕觉得赵王行事不正,则当受罚,以儆效尤,如此方不至于失尽人心。反正,朕已经这样丢人现眼,不如任性一回,把案子办了,不枉做一回手握天道的皇帝。大家不都说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董晗:“陛下登基前夜也说过这话。臣都记得。”

    惠帝忽然没头没脑地问:“若朕不是天子,你还会记得?”

    董晗不假思索道:“臣遇见陛下的时候,陛下还在哭鼻子呢。”

    梁衷大笑,道:“阿晗喜欢朕,所以,纵使朕做了错事,你也不会指出来。”

    董晗摇头轻笑,道:“您是天子,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臣总是会陪着您的。”

    惠帝:“走吧,还有两个疑问,等着朕回去确认。但想必皇后已经帮朕找到了答案。”

    世人都说惠帝愚痴,事实当真如此?董晗从不这样认为。惠帝,只是不适合做杀伐决断的天子罢了。

    ※

    夜色笼罩洛阳城,大理寺中一片死寂。

    廷尉吊死公堂,他手下的官员们看不清形势,惶惶然不可终日,什么案子都不敢再接,个个在家称病谢客,强行暂停了一切事务。

    府衙森严,至夜更显寂寂,黑暗中唯一的声响,便是巡逻官兵所发出的整齐脚步声。循着这脚步声,穿过公堂、绕开后院,通过一条竹林掩映下的青石小路,便能见到守卫最为森严的大牢。

    大理寺牢房特殊,共有两院,东院关押待审的犯人,因时人喜好吃寒食散,洛阳街头常有浪荡子因吃多药粉而冲动犯事,罪责不大不小,皆被塞在东院反躬自省。走过东院,再穿过狱卒的卫所,便能进入关押重犯的西院。

    西院中犯人不多,灯火昏昏,只有丙字牢前燃着篝火,火上架着两口大锅,羊汤冒着滚滚白烟,鲜美的气味令人垂涎三尺。

    此刻,岑非鱼坐在丙字大牢前的走道上,牢狱逼仄,走道十分狭窄,他身材健壮、手长脚长,如此勉强坐着,直觉浑身不自在,时不时伸脖子、晃脑袋,更越过围栏,把长腿伸到丙字牢中,活像个被强行塞进笼子的大老虎。

    他手里捧盛满羊汤的海碗,嘴里啃着羊腿,却一脑门的官司气,念叨着:“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生津润肺,素有‘小人参’的美誉。你不要挑食,只晓得闷头扒饭可怎么行?总是这副狼吞虎咽的吃相,若让那姓孟的看到,还以为我不给你饭吃呢。”

    “你睁大眼睛看看清楚!”白马夹起一根人参,杵到岑非鱼鼻子底下,“你家萝卜长得跟人参一模一样?”

    “啊——”岑非鱼张大嘴,顺势在白马夹来的人参上咬了一口,咀嚼两下,露出一副惬意神情,“这萝卜好像是有些人参味儿?许是苻鸾眼睛不好,让他买萝卜,错买成了人参。人参有什么不好的?不仅滋补,而且很对你的病症。”

    瞧这打蛇随棍上的无赖相,倒像是白马在上赶着喂他似的。

    白马欲哭无泪,不愿让岑非鱼再占便宜,把手收回,啃萝卜似的将剩下的人参吃了,气鼓鼓道:“我有什么病症?你才有病呢。”

    “那天你夜里做梦,说匈奴人来了,让你jiejie快跑。”岑非鱼摸了摸白马的额头,帮他把汗擦掉,“梦寐惊魇,恐怖不宁,是心气不定、五脏不足而致。你的病尤甚,还伴有别的症状。”

    白马一听便知,岑非鱼又在说胡话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