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堂前雁(双重生)_第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2/3页)

的脾性,是不会动手的,可世子怎么会睡在地上,还破了相?

    世子从前……唉!闻山想到此处,立刻又止住了思绪,这会儿哪儿还有什么从前不从前,世子这些日子干的怪事儿也不是一两桩了。

    他又去打了盆水,替李意行把面上那些血迹擦干净,没有多嘴。

    这会儿的李意行却已经完全没有意识,陷入昏迷之中,他的躯体仿佛是死了,灵魂却永受煎熬,漂浮中恍若回到了前世。

    是南李王室的第五年。

    清明之季,杏花混着雨水被打落于地,李家人登位后没有迁都,仍旧留在洛阳,曾经那个荒唐的王家,被烧得一点不剩。偶有人提起桀骜野心的晋宁公主,也有人感叹一句那挂帅出征的庆元公主,唯独没有人记得华陵的名号。

    李意行留在临阳的小山居,他深居简出,偶尔纵马从临阳城的市集匆匆而过,百姓望见那眉眼清冷秀绝的青年,才会回想起一些蛛丝马迹。

    这是端王罢?从前的李氏嫡子,名满下河临阳,随后又在南北两朝美名盛极一时。

    这样好的模样,究竟是谁家女儿许了他?

    众人顺着这想法,心中隐隐有一个名号呼之欲出,又不敢再想下去。

    寻常百姓哪里敢去议论这样的事情,端王逝去的王妃是前朝的帝姬,这样短短一个念头就足够让人唏嘘,无限遐想。

    因而,不仅甚少有人记得华陵公主,哪怕是记着她的,也不敢在李意行面前提及。

    李意行起初觉着一切都只是噩梦。

    王蒨是什么样的人?她恬静而胆怯,见了只虫儿都不敢跨过去,有一回裙上爬了只飞蛾,她都吓出泪来,要他抱着哄许久,往后的月余,王蒨总感觉裙上是不是有虫子,要李意行帮她一遍遍仔细检查。二人婚后日日黏在一块儿,后来他领了官职,偶然去军中巡查,半天不回,她就红了眼。

    那时她那么胆小,不敢明言对他的思念,只能在夜里赌气看书不理他,后头被他吻了半晌,才服软落泪。

    她对他就是依赖到如此地步。

    简单的衣裳她倒是会穿,可他给她备的衣物只有愈发繁琐,再没有从前的简单样式,于是每日起身,王蒨就轻轻晃着腿等他帮她换衣裳。她不是瘦弱病态的身子,但吃得实在不多,李意行又开始亲手喂她吃饭,王蒨起初很抗拒,她说自己在宫里都没有这样娇纵过,后来在李意行的诱哄下,倒是顺着他的意了。

    有一回在宴聚上,王蒨吃完甜枣,李意行下意识伸手接下那颗核。

    此举将席间的族人们吓得不轻,于情于理,就是真的感情好,也没有在外头这样显摆的道理。

    更何况,李意行是他们族中的嫡子,日后是要做郎主的,伸手接夫人吃完的核,这成何体统?李谋见此后,连夜将他召见,当着族人们的面将他训了一顿。

    可无论旁人怎么说,李意行是真的想对她好。

    小公主的童年没有玩伴,偶有的几分温暖也不能常伴。或是真的从他身上得到了足够多的爱,王蒨最终在他的纵容下变成了一个温柔娴静的人。

    她时常让他倚在膝上,轻声哄他睡觉。

    这样的王蒨,怎么会宁可葬于火中呢?她不害怕么?她最是个胆小的人。

    李意行浑浑噩噩过了五年,南朝四处修缮起寺庙道观,千金散尽换不来她一次静夜梦回。

    后来李潮生看遍山河,回到临阳城,见李意行那幅魂不守舍、不人不鬼的模样,上贴前去见他。

    他带了个少女前去,去时恰逢新雨初停,院中满地红杏,颓然飘零。李意行穿了身黑色跪坐于正厅,案前摆着烈酒,用形销骨立来形容他也不为过,李潮生看得眼底黯然。

    他坐到对面,李意行抬起脸,眉眼间既有青年男子的成熟温润,又有少年人的清冷端秀。

    二人品酒论诗,李意行举盏纵饮,清澈的酒液顺着他的唇蔓延至锁骨,发间还别着与王蒨成对的那根簪子,他一直不舍得扔。

    李潮生收了笑,与他道:“表弟这些年揽尽人间风色,独享这清闲幽静……也该找个人陪在身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