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节 (第4/4页)
! 我急忙跑到奶奶的房间,用钥匙打开木柜,线装老书端端正正地放在柜子的最里侧,厚厚的一本。 我小心地将老书捧在怀里带回房间,端正地把它摆在书桌上。老书的封面已经残破不堪,四个字的书名仅能勉强辨认出两个繁体的“康”和“手”字。书页泛着黄,边缘稍微卷曲,还散着老书特有的那种霉味儿。从这些可以看出,这本书存在的时间相当久远,说不定跟奶奶的年纪差不多。 我刚要翻开书页,却突然犹豫起来,这本书奶奶一直锁在红漆木柜里,肯定是因为不想被人看到,现在我随意翻看它,会不会违背了奶奶的意愿?可是想到美樱如今的状况,我狠了狠心,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我轻轻地翻开书页,生怕用力大了会把它直接从书上扯下来。翻开后我却发现这本线装老书根本就称不上书,它竟是一本手书,换句话说它是一本笔记,是由人手写出来的。一行行的蝇头小楷,字体并不娟秀,墨迹也有些脱落,而且都是用繁体字写的。繁体字我识的不多,勉强看了几页,只大概得到一些信息。 这本笔记是一个自号清心居士的人写的,他是清末的人,因为生逢乱世,又生来具有一种特殊本领(这部分我没读明白,不知道他所说的特殊本领是指什么),所以就四处游历,拜一些高人为师。后来学艺日精,先天的本事和后天学的本事融会贯通,使他逐渐感应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后来他用这种本事为世间器物开光纳福,颇有名声。到了晚年,他因为不想自己的东西失传,于是就把它写了下来,以便流传后世。 我看完这段类似“序言”一样的东西,大概明白了奶奶是怎么学会为首饰驱邪的,不过奶奶是怎么得到它的还是一个谜。 因为这本手札是用半文半白的形式写的,所以我看得并不是很顺畅,而且上面讲的内容多半艰深晦涩,看得我脑袋直发晕。 我耐着性子看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实在是读不下去了,于是信手乱翻,没想到手札的后半部分竟然画着许多图案。我顿时精神一振,难道说我小时候看过的带着图案的老书正是这一本? 我有些小激动,急忙把盒子放到眼前,一只手慢慢地翻着书页,一页页地和盒子上的图案对照,翻了十几页终于看到和盒子底部一模一样的图案,只见在图案下面附着一行字:多罗摩利支天大印,镇咒血诸邪,万化冥合。 我的眉头渐渐拢了起来,什么叫镇咒血诸邪,万化冥合?不懂。不过多少可以猜到这个图案是为了镇扶莲发钿用的,至于为什么要用一个图案去镇住它,却不得而知。 再往下看,却意外发现后面一页竟然是残缺的,并不是完全被人撕掉了,而是像小孩子恶作剧一样,端端正正地在那一页剪出了一个圆形,恰好把中间最重要的部分剪掉了。 我呆愣地看着那一页纸,脑中浮现出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 ……那一年小学放暑假……我在奶奶的床上看到一本很厚的书……打开……许多奇怪的图案……有一页的图案特别难看……我掏出一把小剪刀剪了个圆……然后把剪下的圆形扔进了厕所……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我死死地把脑袋埋在手臂里,这叫什么事儿啊?难怪奶奶会把手札紧锁在柜里,敢情真的是在防我! 我万分沮丧,只得把手札弃在一边,然后轻轻地打开盒子,发钿上嵌的琉璃石在灯光下闪着微光,看着十分讨喜。如果说美樱在别墅遇到的那个男人讲的是事实,那么这支扶莲发钿就是个古老的仿货,但是称不上赝品,因为它跟那套真正的莲花发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只不过一个是宫里制造的,一个是民间制造的。 就在我端详扶莲发钿的时候,心脏又没来由地疼痛起来,就跟上次一样。我赶紧合上盒盖,缓缓吐出一口气,这支发钿果真邪门,我每次接近它的时候总是不舒服。看来盒子底下那个所谓的“多罗摩利支天大印”并不好使。 我放下盒子,再次翻看手札,可这次半点儿有用的信息都找不到了。我深深叹了口气,要是奶奶在就好了,我一个人跟无头苍蝇似的瞎撞,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帮助美樱的办法。 我感到浑身有些乏力,刚要看看时间,奶奶房间里突然传出响亮的“当当”声,连响了十二下,是奶奶房里的老座钟在报时。可是这个我从小听惯的声音却着实吓了我一跳。奶奶房里的老座钟每到整点就会报时,但是必须天天上弦,奶奶失踪后,就没人给它上弦了,刚开始我还挺不习惯,但日子久了,觉得这样也挺好,清净。 可现在这个沉寂许久的座钟却突然自己响起来,到底是为什么? 我越想越害怕,从床底下抄起一根洗衣用的棒槌,抖着手脚往奶奶房间走。 刚才座钟响了十二下,已经这么晚了吗?难怪到处都这样黑,透着死寂的黑,掩盖了所有生机的黑,湮没了声响的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