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下) 兄妹之情(I)(下) (第2/2页)
重,未能彻底退出朝局。而太后入宫之后, 更是倚重妹婿家,这几年更是在军中多方提拔。然而唐家的人向来低调, 不愿出头,宁可跻身于商贾而不争朝廷中的虚弦。这也是当初太后提议天恩去唐家接受管教她即刻同意原因。
而昌盛侯熊家却不同,当年跟着平南王和唐文踏平南疆之后,熊泽明又主动请缨随先皇去东征高丽,战功彪炳,得先皇敕封卓异将军。皇上登基之后, 又在朝中兵部和东部大量插手布防,在辽东剿匪保得一方平安,一时有了熊家军的称号,三年前由众臣上表请封,皇上赐予昌盛侯。
“是,驸马最近和昌盛侯世子走得很近。”
“希望是我们想多了。”最近皇上身体不好, 朝中异常敏感。皇亲国戚若只是为了捞钱, 怎么折腾都无所谓, 就像他当年在工部出的那个茬子,但是和有兵权之人的交往就要慎重。
昌盛侯的嫡长孙是沂庆皇子的伴读,而沂庆的侧妃李氏出自荥阳侯府,母舅执掌兵部。石方在太仆寺看似是一个闲职,平常日子里也不在京中这些权贵的拉拢范围之内,更何况昌盛侯这种目高于顶的武将封侯。福缘蹙眉不语。孙mama等了一会儿,看看公主没有说话的意思, 她又继续说道:“从熊家出来,驸马爷去了永安巷秋召的院子, 至于里面见了什么人, 咱们人进不去,就不知道了。在里面呆了一个多时辰,刚刚回来在外书房看书。但是身上酒味不重。出来的时候没有人送, 自己带着小厮出来的。进去的时候似乎看门的本就认识他, 除了打招呼,没说别的。”永安巷在京城很出名,一个集中私家院子的地方。福缘即便不出门也听说过,而秋召是这些私家院子中最出名的主人,不仅他自己是京城第一班乐祥班的台柱子,他院中更是有擅长各种乐器的八位小公子和柔术惊人的舞娘。
这些私家院子不对外开, 只接受京中贵客私下预订。很多院主只见自己圈子里的贵客,没有引荐不得门而入。
石方多年来一直洁身自好,颇以读书人的风雅自居,从不涉足风月场所,连这种私家地方也只是偶尔跟着朋友去应付一下。
“驸马爷离开之后, 大约一顿饭的功夫之后出来了两位男子, 穿着雪缕戴着风帽,看不见脸, 上了一辆很普通马车,车夫没有穿号衣,车上没有标记。车在南苑一个弄堂里停了一下, 下了一个人之后, 接着在城里转了一圈, 去了太常寺钱主簿家。”
福缘想了半天没有头绪,正好女儿怡姮进来给她请安,只得暂时将这些事放在一边。
怡姮的眉目和石方很像,除了颧骨略高之外,也算清秀。孩儿都是自己的好, 在福缘眼中女儿就是漂亮可爱。 特别是天恩去了军营之后, 身边有怡姮就显得更贴心。
怡姮刚刚收到兄长托人从西北给她带来给她庆生的一些土仪玩物,让人抬来给母亲看。福缘和女儿逐一看去,母女俩说说笑笑,很是温馨。
之后又问了下女儿的课业和女红,母女俩便说起后日随太后去京西大慈寺祈福要如何穿戴,带些什么衣服备用,带那些下人跟去。
“太后说这次轻车简从,没有仪仗,咱们就不用那么多人跟着, 就是两辆车吧,女儿带上晓红就可以了,母亲这边除了孙mama再带两个出门的媳妇我想就差不多。 ”
“这样也好, 这次太后本来没打算带其他人去的, 连靖安她们都没带, 若不是那天咱们正好去请安碰上说这事,也不会特特地让咱们跟着。所以还是低廉一些好, 否则到时候让安公主知道了,又要来说我了。”怡姮在宫中和靖安交好, 但是靖安有时也会像孩子一样斤斤计较祖母是否偏向了她这个外孙女。 所以怡姮从来都规规矩矩,太后再宠她,她都很知道分寸, 绝不多行一步,多炫耀一分。
“姮儿如此懂事, 母亲真是高兴。只盼着太后她老人家能开心,长命百岁。有她老人家把持,能给你选个好人家,母亲也放心些。”
“母亲, 哪有你这样说话的?”怡姮毕竟还小, 顿时觉得害羞。
“姮儿眼看就十二了,长大了,懂事。母亲才跟你说这些, 咱们家,能指望的就是太后老人家,若是没有她老人家这几年只怕咱们这里都门可罗雀,又怎能指望好姻缘。”
外书房中, 石方有些烦躁, 躺了一会儿,睡不着,又起来在书房内踱步。虽然知道他们让自己加入是有目的的, 自己是有利用价值的。他一直以为是以驸马的身份,利用能进入宫苑,在皇上和太后面前能说上话来帮他们, 哪知道是看上了他在太仆寺的便利。他有些犹豫,然而现在退出,只能招来他们灭口。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