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09章| 受重托犀首担纲 逞顽劣张仪戏师 (第3/12页)
而他公孙衍,只能是失败者。 公孙衍一直在内心深处自比吴起,今日情势将他推至这般境地,是他做梦也未想到的。若有龙将军和他的五万武卒在,与秦人尚可一战。而眼下,公孙衍不寒而栗。 除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外,公孙衍的最大担忧是,除龙贾留予他一柄仅具象征意义的宝剑之外,他既无君上任命,也无任何正式职衔。可以说,他初来乍到,一无所有,留下来的两万武卒能否听从调遣,实难预知。大兵压境,众心不服,这是用兵大忌。 然而,事已至此,纵使天塌下来,他也只能撑住。 回到府中,公孙衍面对沙盘思索有顷,使郡司马传召众将,定于次日午时谋议防务。 就在河西甲士纷纷开赴大梁的当日,少梁城内某个普通的商肆后院,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放飞了一只黑雕。 那只黑雕直飞咸阳,盘旋一会儿,落于一处深宅,大声鸣叫。 驯养此雕的是公子华。 听到雕鸣,公子华急走出来,与雕亲热一阵,给它喂足食,解下它腿根上绑缚的密函,急报嬴驷。嬴驷让他将密函直接献给秦孝公。 秦孝公接到函,迅即召来公孙鞅。 秦孝公、公孙鞅显然都很激动,但这激动又被刻意压抑了。 “大事成矣!”公孙鞅给孝公个笑。 秦孝公朝他拱手:“一切皆是爱卿之功!” 公孙鞅拱手还礼:“是君上洪福,臣不敢居功!” “唉,”秦孝公轻叹一声,“大事虽成,可寡人仍有一虑!” “敢问君上何虑之有?” “我已撤去全部关卒和守备,可魏人非但未撤,反而加强防御了。这个说明,龙贾对我仍存戒心,也必然严密布防。”手指密函,“就探报来看,龙贾带走两万新募兵卒,留下两万武卒,在阴晋、洛水、长城一线重点布防,由张猛、吕甲统领,实力不可小觑。两万武卒皆是精锐,能征善战,又据险以守,即使我夺得河西,也必是伤亡巨大啊!” “只有圣君才存体恤之心,秦得圣君,鞅为秦人贺幸!”公孙鞅起身,长揖。 “嘿,”秦孝公苦笑一声,“什么圣君呀,一点儿私念而已。方今乱世,得勇士者得天下。秦人青壮无不是勇士,失之心疼啊!” “不瞒君上,臣所忧虑的倒还不是这个!” “哦?”秦孝公倾身问道,“爱卿所忧何在?” 公孙鞅一字一顿:“公孙衍!” “此人怎么了?” “据臣所知,龙贾将行之际,已将河西府印连同所有令牌全部托给公孙衍了!” “公孙衍?”秦孝公眯眼,坐直身子,“寡人好像未曾听说过他,此为何人?” “一个与臣相差无几的人!” “啊?!”秦孝公探身,“爱卿可知此人?” 公孙鞅微微点头:“臣奉君命使魏睦邻之时,就差点儿栽在公孙衍手里!” 秦孝公吸一口气,微微闭目。 函谷道上,前面战车,后面步卒,河西武卒排成一线长龙,自西而东,蜿蜒而行。 龙贾坐在战车里,正自打盹,军尉驰至:“报,王上犒劳三军,车驾已过渡口,欲在函谷关迎候将军!” 龙贾急道:“快,恭迎王驾!” 龙贾正有一肚子的话要讲给惠王,遂急不可待地驱车赶到函谷关,果见惠王已到关令府,正站在台阶上迎他。 目睹了河西甲士的威势,这又见到龙贾,惠王分外高兴,携龙贾手步入正厅,分主次坐定。龙贾支开众人,一脸忧急地将心中所疑悉数倒给魏惠王。 惠王眉头紧拧,陷入长思。 “王上呀,”龙贾急了,又砸一锤,“秦人靠不住,河西不可弃,陈轸不可信哪!” “唉,”魏惠王重重叹出一口气,“龙爱卿呀,你怎么也说起这些话来?” “王上,”龙贾忧心如焚,搬出白圭,“非臣说,是老相国的遗言哪!老相国不信任秦人,认定公孙鞅是欺诈。臣与秦人相抗二十多年,算是知秦之人,老相国所虑,臣深以为然!老相国临终之时,唯恐河西有失,不仅将河西托付于臣,更将一生积蓄捐于河西防御。河西若失,叫臣怎么对得起老相国的在天之灵啊!” 说到白圭,龙贾数度哽咽,掩袖抹泪。 “唉,龙爱卿呀,”魏惠王听他哽咽一阵,方才应道,“你说的这些,寡人也早晓得了。说起白爱卿,寡人深深后悔一件事哪!” 龙贾抬头:“敢问王上后悔何事?” 魏惠王环视四周,见厅中并无他人,方才压低声音:“后悔未将寡人的底牌及时端给白爱卿,否则,他就不会误解寡人了!” “底牌?”龙贾心头一震。 魏惠王捏紧拳头,语气激昂:“你以为寡人真的相信秦人吗?你以为寡人真的相信他公孙鞅吗?不,在寡人心里,他们是死敌,寡人从来没有相信过他们!寡人这么做,只是想通了一件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