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郑玄门下 (第3/3页)
是今日姜泫实在一反常态,在公课刚开始的时候就走神,郑玄出于关心,拍了拍姜泫的膝盖,问道“伯霈,这《礼记》是你家传经学,你必早有所悟,这首段何意啊?”姜泫这样也不是一两日了,郑玄早就已经察觉。 郑玄之前背的那段书,姜泫都没听到,但“首段何意”这句话可听到了,《礼记》诸篇,姜泫从小背的滚瓜烂熟,自然不需要郑玄再提醒一遍,回过心神,略一思索,便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谓明德,即为主张,即为治国之道。” 姜泫低头颔首,他没注意到,郑玄的目光微微闪烁一下,随即又暗淡了下去。姜泫没做停顿,继续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易解也。修身为根本,如何修身,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了……” 姜泫正要继续说下去,郑玄却打断道“且细细说来。” 姜泫只好重新解释,道“所谓正心,便是正求学立世之心。至于诚意,泫以为,当为立志。至于致知,昔日刘中垒(即刘向)所著《烈女传》有言‘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知,当做辨析之意,致知,便是能够辨析世间道理。” 见郑玄并没有再打断,姜泫继续说道“格物,诸事之基础,格为研习,物亦为世间万物,故格物即为研习万物之道理。” 说到这里,姜泫停顿下来,疑惑道“先生,如此理解,格物致知,起不重复?” 郑玄点了点头,露出笑容,对姜泫表达的疑惑似乎非常满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之志也。”姜泫突然感觉郑玄有了些许变化,变得神采奕奕,变得神情飞扬。“修身,大学之重点,那如何修身?便是格物致知,格物,物为何?若为世间万物,恐我辈子子孙孙也不能格尽。” 郑玄说到这,见众弟子还是疑惑,就接着说道“治国平天下,我辈毕生所愿。然若治天下,以和为先?” 治国平天下,当然是以修身齐家为先,诸位弟子最先想到的便是这了。但姜泫的思维已经跳出了《大学》。若不依照《大学》所说的顺序,那治国平天下的首要前提是什么呢?姜泫想到这,精神一振,立马脱口而出“治天下,必知天下!” 郑玄略感惊讶,过了良久,才淡淡问道“然也!然如何知天下?又何为天下?伯霈可知?尔等可知?” 诸位弟子都有些茫然,姜泫也一时回答不上来。天下,当然是这个国家,或者说和这个国家相关的匈奴、鲜卑等等。但郑玄所问的答案,必然不是这个。但还是试探性地问道“是人?” “孺子可教!”郑玄点了点头,含笑道“士农工商,豪右闾左,官吏庶民,男女老幼。这,便是天下!然,人各有欲,私欲,公欲。乡里,郡县,乃至朝堂,就有其周转之道理。所谓格物,便是这其间的道理了。 众弟子之中,除了姜泫,最活跃的便是孙乾了。孙乾先行一礼,问道“敢问先生,那如何辨析一众道理?” “天地人,缺一不可。” 姜泫和孙乾对视了一眼,又同时抬头看了看天,这“天”指的应该不是上天,更不可能是指这湛蓝湛蓝的天空,其他弟子也跟着二人一会儿看一看天,一会儿看一看地。 最后,还是姜泫敏捷,率先想到,只听他说道“这天,便是根本之典章制度,于国便是立国之本,于家便是家规家法。” “地呢?” “便是国,是家。” “人呢?” “便是国内国外之人,家里家外之人。”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郑玄连续说了两句孺子可教,可见心中欣喜和对姜泫的赞赏。 可姜泫却暗自疑惑,这《大学》名为修身,实际上讲的是治国之道啊,严重些说,讲的是帝王之术。不过,这个疑惑,姜泫没有对郑玄再说,而是说起了近日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另一份疑虑。“先生,泫听近日闻,高唐县中有大盗击杀蔷夫,又有营陵太平道徒抗拒官吏。泫恐阉宦日益骄横,士人噤若寒蝉,以致天下大乱,泫立大丈夫之志,欲平天下,却百思不得其法。” 两汉年间,无论士人还是百姓,皆好大言,昔日陈蕃曾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天下人皆以为常,姜泫虽然年少,但有此言,郑玄及其弟子投来的是钦佩、赞许、勉励的目光,而不是嘲笑和轻蔑。 郑玄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士人当以天下为己任,伯霈为国而忧,确是士人之责。然且问,若平天下,‘道’与‘术’,孰轻孰重?” 姜泫顿了顿,说道“若只重‘术’,治标留根,如窦武陈蕃,阉宦不能平、朝政不能清,以致遗祸至今。若只重‘道’,则空谈矣。泫以为,当‘道’、‘术’并重,知行合一,方能作为。” 郑玄又赞赏地点了点头,道“关凉之士重实务而轻空谈,伯霈确有其风。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接连说了两遍如此甚好,郑玄又接着说道“伯霈,入我门下已近期年,当有所成了。” 郑玄言下有让姜泫离去的意思,姜泫听了出来,心中惶恐,疑虑是否是因为最近心思不属,使郑玄怪罪,急忙直起身子又跪拜道“泫惶恐,思而不学,有违先师教导,先生勿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