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_第4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1节 (第4/5页)

向中国点头哈腰的示好那也只是暂时的。国家区别和民族区别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决定了这些沙俄大户的忠诚度根本不可靠。

    于是留着这些隐患,倒不如全部扫清,能征用的一律不放过。与其保护一批没用大户人家,还不如把大户人家的财产分给基层老百姓,多多少少可以争取一些正面想象,并且赢的一份民众基础。

    没过多久,吉尔泰又说道:“既然我们要安抚这些流民,有一点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不能让这些流民觉得有政府养着就可以高枕无忧。毕竟这些流民当中也有刁民,总以为我们临时政府要争取民心,所以处处耍无赖。关键的是,付出了就要有汇报,我们给他们食物,他们也必须承担一些义务。”

    韦汝骢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之所以留着这些流民,目的就是要征用他们的劳动力,天底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赈济本国的老百姓那是政府义务,但政府可没有那么高尚的道德和多余的资源去赈济别过的老百姓。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0章,欧战大局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没理由白养着这些人。除非等到他们真心实意归顺中国之后,否则一切都要付出必须的代价。”他赞同的说道。

    “没错,更何况只有让这些人获得工作,他们才会觉得生活有依靠,不仅会对临时政府感到放心,也会解决他们未来生活上的难题。”一名后勤军官点头附和着说道。

    “前线还有战事,可以组织这些老百姓帮助输送物资、修筑公路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旦乌梁海三部地区全部光复,到时候还可以开设一些工厂,招募这些人入职。关于田地分配的工作也可以解决部分人口就业问题,这方面可以参照我们中国的土地租售制度。”韦汝骢恢复信心的说道。

    所谓中国的土地租售制度,就是广东军政府时期颁布的土地改革制度。把一些无主的田地重新丈量,由政府提供农具、种子和前期的经费,招募失业的百姓负责耕种,前五年收取五分之一收成抵充还款和租金,连续耕种五年之后土地便彻底归农民所用,日后只需要交纳大约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随每年不同的经济状况)的农业税即可。

    具体实施还会细化到分配土地的质量,比如好的田地收取的租金要多一些,坏的田地则前期补助的多一些等等。

    经过一番详细的谈论,韦汝骢最终采取了好几项措施,包括“身份证明”,“廉租公寓”以及“土地租售制度”等等。他要求临时政府做好相关的安排,如果赈济的粮食不够,则拨出军粮继续维持状况,毕竟北方第二集团军第一阶段只需要收复乌梁海三部即,随后会有几个月的休息时间,军粮消耗可以适当的控制。

    同时,他还命令对外进行宣传,就说阿泰斯目前接纳了足够数量的沙俄百姓,由于粮食和物资的匮乏而不能接受更多,从即日起没有身份证明的流民将被驱赶出城,并无法领取救济口粮和安排廉租公寓。

    在这份宣传后面,他还故意强调如果沙俄老百姓希望得到稳定的生活和属于个人的土地,那就协助中国军队打下乌梁海另外两部地区。只要中国军队光复更多的城镇,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安置更多的无辜百姓。

    这是一个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可以告诉目前已经登记户口的流民,他们能够得到身份证明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应该好好珍惜;另外一方面则是挑拨沙俄老百姓与沙俄当权者的矛盾,事实上这种矛盾已经存在了不是一天两天,更不是中国军队随随便便的一次舆论煽动就轻而易举的成功,关键还是沙俄百姓对皇权的痛恨由来已久,再加上那些革命份子长年累月的四处奔波走动,如今中国只不过是做了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罢了。

    除此之外,韦汝骢还要求临时政府尽快制订详细的土地分配计划,要想彻底控制这些沙俄人,单靠许下承诺、给予期望是不行的。既然要做那就做的彻底一些,把具体分配土地的政策直接颁布出来,等到乌梁海地区全部平定之后,马上开始按照这套政策执行。

    沙俄老百姓获得了土地,他们就有理由、有动力来捍卫自己的财产,在他们眼里是中国人解放了他们,给了他们生存的条件,就算这些人是外来的入侵者,可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子子孙孙都有衣食保障,当然要向暴政发起反抗。

    在接下来的五、六天时间里,随着乌梁海临时政府迅速有效的执行安抚策略,整个乌梁海地区的流民情况得到了快速的改善。流民们被安排到了廉租公寓,哪怕很多人没有床位,但只要有一张不是那么薄的被子照样能够凑合过去,这总比要露宿街头好得多。

    赈济粥厂也如期开设,在城内城外流民聚居地一共开设了三十三处粥厂。粮食都是从地主、大户家里强行拖出来的,这些之前还是生活优越的人家,转眼间倾家荡产。

    对于临时政府和集团军司令部来说,他们不指望这些地主阶级能帮忙建设,更希望这些无法控制的人群赶紧滚蛋。至于之前在城内资本家们的几家工厂、纺织厂等产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