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0节 (第2/5页)
长达两年之久的高消耗战争,早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既然连欧洲主战场都无法照顾全面,怎么可能还有心思顾虑到南亚战场? 因此,哪怕弗伦奇元帅不是一个政治人才,但这个时候失去祖家的军事支援,继续作战只会一败涂地,还不如通过政治手段来获得弃车保帅的效果。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南亚战争无非是要保全香港和印度这两个地方,香港由于地理原因最终不得不放弃,可对于英属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来说,哪怕是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一定要坚守到底。 可目前印度政府为了应付南亚战争,不仅军事资源分散的到处都是,人力资源同样是一盘散沙。与其在无所谓的继续消耗下去,还不如先放弃暹罗、缅甸,在必要的时候甚至都可以放弃海峡殖民地。把驻守在这些地方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回印度,至于暹罗、缅甸方面则交给地方政府自行处理,或可暗中支持进行长期的游击战。 事实上,弗伦奇元帅的的确确是一个具备长远战略目光和大局观的人,他知道中国军队试图将战火推向整个南亚大陆,纵然中国军队这一路上的进攻总体上是顺利的,可是却有一项不可忽视的限制因素。 南亚大陆不仅是热带地区,而且整个次大陆的地理范围足有小半个中国之大,再加上海峡殖民地的海域分布,战略纵深不可不谓之开阔。 中国军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占领了越南、老挝、高棉,目前又将战火推进到缅甸和暹罗,以及印度北部边疆地区。而以中国目前的兵力数量来说,这一切进展的实在太快,兵线的距离实在拉得太远,后勤的压力也因此越来越沉重。 对于中国军队而言,这几年军工业的突飞猛进发展自然是值得骄傲,几乎所有前线作战部队都会配备各种炮兵部队,而在南亚战场上炮兵无疑是一支最昂贵的部队。大炮的保养,炮弹的保养,运输力度,炮弹供给等等,注定是会是拖累战场进度的罪魁祸首。 弗伦奇元帅目前考虑的思路,就是尽可能避免常规作战,改为更为持久、更为难缠的游击战。用落后的打法来消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精锐部队则尽快转移到印度修养。 一旦弗伦奇军团从暹罗撤退,其他印度部队也从缅甸撤退,将暹罗和缅甸大片疆域出让给中国,中国要么选择继续快速向印度突进,要么选择放慢进攻步伐巩固占领区的统治。 如果是前者,中国军队必然会遭受后方游击队不间断的侵扰,导致的就是后勤负担越来越严重,最终则会影响到前线作战部队的失利。如果是后者,要在热带雨林里面收拾游击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平息地方军化整为零的作乱,直至得以巩固地区统治权。 而就在中国巩固后方区域的时候,印度方面不仅收回了所有主力部队,同时还获得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喘息机会。即便之后中国军队还会调集兵力来进攻印度,印度方面以逸待劳,更是做好了决一死战的所有准备,必然会拼尽全力拖垮中国的攻势。 除了考虑这些战略目的之外,弗伦奇元帅同时也开始琢磨着如何结束南亚战争。 印度拼死决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决定,更何况印度只要拼尽全力来应付中国,最终照样会拖累欧洲主战场。毕竟英法联军有相当一批军事物资是由印度承担,印度总不能不分担负担反而还牵累祖家吧! 归根结底,保全印度的目的是为了保全欧洲主战场。 然而弗伦奇元帅很清楚除了跟中国玩命,单凭现在印度的兵力以及兵力素质,根本不可能阻挡中国大军的进攻。 因此,只要具备一定程度战略大局观的人就会意识到,印度现在既不能丢失也不能玩命。利用缅甸、暹罗甚至海峡殖民地的地盘,换取的就是拖延南亚战争的时间,同时也是在换取一次结束战争的契机。 当然,这契机仅仅是对弗伦奇元帅一个人而言,他相信无论是英国祖家还是英属印度政府的文职官员们,都不会赞同自己的这个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对他而言这同样还是一场政治场上的战争的原因,自己不仅要对付本国的那些官僚阶级,还要利用政治手段诱使中国放弃进攻印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