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节 (第5/6页)
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徐老夫人又请来几位先生,碧溪书院也越来越大,她也就成了这扬州城乃至我朝极为少见的女先生。彦之兄辞官后,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又在原来的学堂旁修建了碧溪山庄。” 南宫峻插话道:“她可是那位前朝几十位文官同时上书,之后由先后亲自授封的徐夫人?” 刘文正点点头:“正是……正是……” 朱高熙看完了信,随手又把信还给了刘文正,又问道:“这信里说的怪事又是什么事?” 刘文正微微摇摇头:“这我就知道得不太清楚了。我刚到扬州上任时,曾经听彦之兄说,碧溪书院曾经接连发生过几起稀奇古怪的事情,当时他没有细说,我也没有在意,不知道是不是和这封信有关。眼下你们准备一下,我们一会儿就出发了。” 碧溪山庄就依大明寺而建,东临瘦西湖畔。碧溪山庄比碧溪书院建得晚,与碧溪山庄一墙之隔。与书院高大、华丽的大门相比,碧溪山庄虽名为山庄,大门却显得寒酸了很多。门很窄,萧沐秋仔细看了一下,大概只能容一顶轿子进出。门额上一块方形匾额,上书“碧溪山庄”四个大字,周围用砖雕装饰。门左右两边刻有一副对联,却是宋人林逋的诗句:“秋景有时独飞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孙家的管家孙兴已在门口迎客,见是知府大人前来,忙转身吩咐进去禀报,又忙着迎刘文正等人进去。 孙兴看起来不过三十五左右的模样,身上穿着蓝绸衣,头上顶着方巾。萧沐秋看着他,不由得想起几个字:唇红齿白。他热情地带着刘文正等人向里面走去。刘文正的夫人文惠、欧阳氏、沐秋等则由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带着跟在刘文正等人身后。大门正对着的是用山石堆成的形如影壁的假山,影壁后面就是一条大道直通往大厅,挨着大路两旁种着四季青,里面的花草已经枯萎。大道上摆着几盘红、黄、紫相间的ju花。那妇人却在门口停了下来,萧沐秋四下打量了一下,只见门楼的左右两边是抄手廊,直通大厅两旁的小门。 孙兴引着刘文正、南宫峻等人走大道向大厅走去,孙颜几乎一路小跑从里面迎出来。与此同时,匆忙从里面走出来的丫环,跟原先引路的老妇人小声说了几句,那老妇人施礼告退,再由这丫环引着萧沐秋、刘文正的正室文夫人、三夫人欧阳氏从沿着东面的走廊向大厅东面的小门走去。 萧沐秋边走边仔细观察整个前院:修剪得整齐的花草树木占据了前院绝大部分,每片花草中间还有用鹅卵石排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路两旁的树木大概是海棠一类的花木,差不多与人等高。 东面的走廊到头再左拐,就是一个可容两人半排通过的小门,穿过这道小门后,眼前豁然开朗,那正对着小门的地方,正对着一大块石头,让后院的风景若隐若现,可是真正走进来,却发现这里真可谓别有洞天。东面大约有原有的高地再加上石头堆成的高地,上面建了一处六角亭。西边几乎是相同的位置,建有一处八角楼,四面开窗。东面一条小路穿过假山洞,可却是一处很宽的水池,水池里种满了荷花,可惜眼下已经是秋天,荷叶已经枯败,有几只羽毛漂亮的野鸭在水里嬉戏。靠东北的地方是一座水榭,与其说是水榭,但不如说是建在水中的敞轩——一个石板铺成的曲桥由地面曲折延伸到水面,连接着三间宽、坐北朝南的水榭。萧沐秋微微歪了一下头,原来那水榭就建在石梁、石柱凌空搭成的台子上。水榭的南面是宽敞的平台,平台三面都设有木制栏杆,水榭的东、西、北三面别具匠心地修成了走廊,靠水面的地方设有美人靠。房檐下已经挂上了大红的绸子,几个仆人在一名身着藕色衣服的女子指挥下忙着往平台的四面的柱子上安放灯笼。透过棱格窗,还能看到有人在水榭里摆放桌椅。南面靠近水榭的水面上浮着几盆极为罕见的绿色ju花——看起来孙家人对徐老夫人的生日的确非常重视。萧沐秋不由得叹了口气,夏天这里一定是满池的荷花,坐在水榭外伸的台上品茶赏景,定是一件乐事。 那引路的丫环看萧沐秋正饶有趣味的观察那水榭,忙笑道:“那里就是为老夫人祝寿的地方,宴席也安排在这里。” 绕过水榭,可见西北角又隔出一片小小的水塘,里面同样种了不少荷花,只是最北面却留有几丈宽的水面。靠着水塘是一处坐南面北的两层建筑,墙面上设有大窗,站在二楼开窗就可以尽览这前院的风景。两层建筑的东面是一个垂花门,大门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