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奋斗的时代_第一百三十八章 人民广场的来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人民广场的来历 (第2/2页)

的南北广场。”江浩指着对面的广场说道,中间是遵义路隔开的两条大道。

    对面的小广场上也是积满了人群,还有一个大大的石像,庄严伟大的崇立在贵州文化宫的前面,仿佛在向所有人挥着手。

    此刻宁静才知道,原来位于美丽南明河畔的人民广场,还有如此多的故事。

    它座拥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心,被遵义路分隔为南北两个广场,以前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竹林寨”,原来这里曾经是青竹茂密,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居所。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砍伐了许多青竹,“大跃进”时期又由于大炼钢铁的需要,竹林寨青竹悉被砍尽,通通成了那个浮夸年代的殉葬品,竹林寨从此有名无实。

    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1966年,文化革命的风暴开始席卷中华大地,为表达对领袖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被早已砍成和尚头的“竹林寨”重新焕发新生。1967年,在竹林寨的南面兴建广场。

    1968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斥资888万元敬塑毛泽东雕像,动员了17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上海、天津、江苏、镇宁等市省县无条件地了各种急需物资和设备,12月28日,一座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的南广场竣工告捷。

    原来这里在成为人民广场之前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春雷广场。”

    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增设了国旗台,国旗升至1997米;1999年国庆50周年暨澳门回归之际,又增加高度,国旗升至1999米,至今,从此,这里成为广大人民隆重集会的地方。

    1979年,春雷广场正式改名为“人民广场”,并对这里的环境进行了修整,在广场两边增设了方块草坪、树荫和座位,成为这个都市里人们,休闲、娱乐及开展文化活动的地方。

    大街对面,又新建了北部广场,面积3800平方米,像花园式广场,1999年开展大规模扩建北广场,使地面面积达到46552平方米,北广场新建了一座直径为20米的花坛钟、两座145米高的蓝色透明金字塔,还有几组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喷水池,喷出各种造型的水花、水柱与水潮,在广场西北端设置了一面大型彩色电视屏,播放着电视节目,整齐对称的绿色大草坪像地毯一样,铺在广场地面,生机盎然宽阔坦荡的北广场与庄严雄伟的南广场共同构成人民广场的整体。

    如今时隔多年,人民广场上的风景依旧,玩耍的人们依然无法数清,这里还是人民群众的集中地点。

    在这充满阳光的广场上,有多少人会知道这里的来历呢,又有多少人没有想到,原来这里曾经是如此的接进生活。

    如今,在当代的贵州,各个地方的广场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在做都市的中心里,它是一座文化广场,它是全省文化活动的中心广场!它保存着历史,她展示着今天,她还将印证着未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